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日本官員24日說,日方考慮“升級”捕鯨船“日新丸”。西方媒體解讀,這一動向意味日方將不顧國際反對繼續推進捕鯨活動。
農林水產省官員牧高斗(音譯)當天告訴法新社記者,已申請1億日元(約合581.4萬元人民幣)預算用于捕鯨研究,包括修繕或更換“日新丸”。《朝日新聞》報道,農林水產省有意今年作出最終決定。
“日新丸”排水量8145噸,1987年由一艘大船改造而成。它是捕鯨船隊的母船,用于存儲捕獲的鯨。鯨在船上被直接解體、冷凍后運回日本。
日本常年打著“科研”旗號在南極海域捕鯨,希望用調查數據說服國際社會允許日本重啟商業捕鯨。日本農林水產大臣齋藤健19日說:“日本應當追求何種商業捕鯨方式,相關研究必須推進。捕鯨母船的存在方式也要一并討論。”
聯合國海牙國際法院2014年3月裁定日本在南極的定期捕鯨活動并非出于“科研目的”,應當停止。日本暫停2014年底至2015年初的捕鯨活動,但2015年末捕鯨船隊更換新名頭重返南極海域。
歐洲聯盟和12個國家去年12月發布聯合聲明,譴責日本在南極海域的捕鯨活動,呼吁日方立即停止并拒絕相信日方所謂“科研捕鯨”辯解。
國際捕鯨委員會1986年通過《全球禁止捕鯨公約》,禁止商業捕鯨,但允許捕鯨用于科學研究。反捕鯨人士說,日本利用公約這一漏洞,每年在南極海域以科研名義捕殺數百頭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