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3個多月前的6月14日晚,18歲的貴州丹寨少年王邦建,和另外5位同樣來自大山深處的小伙伴,一起出現在了莫斯科盧日尼基球場。

他們處于萬眾矚目之地——在2018俄羅斯世界杯開幕式現場,護送國際足聯會旗。這是世界杯舉辦近90年來,首次出現中國護旗手。這個夜晚,成為王邦建們人生的高光時刻。
王邦建的家鄉丹寨縣,隸屬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國家級貧困縣。“我家的房子快有100年歷史了”,王邦建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家是貧困戶,他一家、大伯一家,一共10個人,住在爺爺奶奶的老房子里。“兩層的木房子,下面養豬和牛。”

王邦建剛滿2歲,父母就出去打工了。為了節省路費,他們直到王邦建7歲時才回了趟家。王邦建有次暑假去看父母,他們正在礦上幫人洗礦石,“身上很多泥土,臉上衣服上都黃黃的。”
如果生活一直照舊,或許王邦建也將重復父母的人生,讓貧困代際延續。然而,2014年起,王邦建,以及丹寨的少年們,命運被一場席卷中國大地的脫貧攻堅戰所改變。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湘西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強調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之后的5年,脫貧攻堅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展。據央視報道,短短5年內,中國有5564萬人擺脫貧困,相當于平均每3秒就有一人跨過貧困線。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莊嚴指出,確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2014年,萬達集團成為丹寨縣的對口幫扶企業。4年來,山清水秀的丹寨已經成為了貴州旅游路線上的新秀。王邦建也被國際足聯頂級贊助商萬達集團選拔為世界杯護旗手,有機會站上世界杯的舞臺。

萬達花了13個月時間將丹寨萬達小鎮從無到有建成了一座“現象級旅游小鎮”。
作為精準扶貧的樣板工程,萬達對口支援的丹寨縣過去兩年從默默無聞的黔東南小鎮,一躍成為聞名世界的明星縣城。更重要的是,從“輸血”到 “造血”,使丹寨的經濟、產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文化得以保護與傳承,人民生活水平、精神面貌有了顯著提升。
從無到有,建成“現象級旅游小鎮”
今年54歲的陳紹祥,一家有9口人,但只有2畝地,還有少許茶園,兒子、兒媳婦常年外出打工,家里留下三個孫子需要照顧。以前,陳紹祥靠種茶,一年能有8000多元的收入,但由于家里人口多,基本處于入不敷出的狀態。
陳紹祥一家的命運,自萬達進入丹寨進行精準扶貧后有了轉變。萬達在扶貧時,以扶貧產業基金分紅的形式,固定為貧困人口提供分紅收益。陳紹祥就用萬達扶貧產業基金分紅款養了20多頭豬。不僅如此,陳紹祥還在萬達今年啟動的扶貧茶園工作,工作一天可賺100元,土地流轉費一年1萬元,加上賣豬的收益,如今的陳紹祥一家,一年能有4萬-5萬元的收入,是以前收入的五六倍,生活隨之大為改善。
像陳紹祥這樣的貧困戶還有很多,他們都是萬達扶貧的直接受益者。而在2年前,在當地群眾眼中,丹寨只有小水塘和小山坡的“荒地”,是國家級貧困縣。
2014年,萬達選擇貴州省丹寨縣,全國首創“企業包縣、整縣脫貧”的創新扶貧模式,即通過市場手段,結合企業優勢,通過“教育、產業、基金”這種長、中、短期兼顧的方式,全面激發貧困地區、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

萬達在丹寨縣先后捐資21億元實施三個扶貧項目。其中,長期項目是投資3億元捐建貴州萬達職業技術學院,該學院通過教育提高丹寨人口素質,從根本上阻斷貧困發生路徑;中期項目是萬達捐贈13億元捐建丹寨萬達小鎮,帶動全縣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短期項目是,萬達投入5億元成立丹寨扶貧產業專項基金,基金每年收益5000萬元用于丹寨兜底扶貧,分配給產業無法惠及的鰥寡孤獨等特殊困難人群和用于貧困戶發展產業。

目前,萬達丹寨包縣扶貧的長、中、短三期項目都已落地,短期項目和中期項目已初見成效。特別是丹寨萬達小鎮,萬達花了13個月時間,從無到有建起了一座“現象級旅游小鎮”。
直接脫貧,實現資源產品化和產業化
在萬達小鎮經營銀飾生意的王國春,在小鎮開店3家,創造就業崗位110余個,員工每月工資3000-4000元。運營一年來,王國春稱,企業越來越專業,員工越來越職業,“在萬達小鎮的帶動下,可以直接脫貧。”
這并非個例,實際上,萬達進入丹寨后,以萬達小鎮為載體,將文化資源轉變為可體驗、可感受、可購買的文化旅游產品,實現了資源的產品化和產業化。在萬達小鎮上,無論是鳥籠小院、國春銀飾店、茅臺酒、苗醫、古法造紙、蠟染等均有體驗店,游客的到來既為非遺傳承人帶來了可觀的收入,也讓更多的年輕人感受到民族文化和非遺文化的魅力。
數據顯示,萬達小鎮開業一年多以來,扶貧效果顯著。據丹寨縣政府統計數據,萬達小鎮全年累計接待游客550萬人次,是2016年丹寨全縣游客數量的600%;丹寨縣旅游綜合收入達24.3億元,是2016年全縣旅游綜合收入的443%;帶動全縣1.6萬貧困人口實現增收。
其中,萬達小鎮的商業拉動性較強,每一個商鋪后面帶動了一批合作社和貧困戶。小鎮339個商鋪中,有210家商鋪直接帶動貧困戶,產品涉及手工藝、美食、苗侗醫藥、土特產品等。
據丹寨縣糧油店主李學高介紹,“以前很多縣城里的人找不到工作,現在他們不僅可以去丹寨萬達小鎮找工作,也可以在縣城找工作,萬達帶動了當地很多行業的發展。”
截至目前,萬達小鎮已解決貧困戶就業1027人,產業帶動貧困戶4704人,間接帶動貧困戶12810人。業內人士指出,小鎮整合了丹寨豐富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和特色產業,以旅游帶動地方產業和民族手工藝的發展。丹寨萬達小鎮就像一條“鲇魚”,攪動了丹寨各個產業的活力,有效解決了地方村寨和貧困人口就業問題,增加農民收入脫貧致富。

傳承“非遺”,走出“文化扶貧”新路子
由于丹寨人多地少,全縣人均耕地僅為0.64畝,單純依靠種田很難滿足家庭的生存需要,必須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因此,今年4月21日,丹寨萬達小鎮聯合丹寨縣委縣政府在貴州丹寨縣又啟動了一個創新扶貧項目——丹寨扶貧茶園。



據悉,扶貧茶園會安排自己的員工下村里一一排查貧困戶,為貧困戶提供力所能及的除草、采茶、做飯等相關工作,每天工資從80元-130元不等,使他們可以自食其力,帶動一千多名貧困戶脫貧。
不僅如此,為了讓苗族文化傳承下去,丹寨萬達小鎮吸納了具有苗族舞蹈技藝的貧困群眾,利用苗族同胞能歌善舞的特長,讓他們憑自己的本事獲得一份收入的同時,把這些“非遺”文化技能傳承下去,走出一條“文化扶貧”的新路子。在業內看來,此舉助推了丹寨縣脫貧攻堅工作,同時也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強丹寨縣旅游氛圍、展現丹寨縣的民族風情增加了新的亮點。(張曉蘭 段文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