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19日報道,14日,俄羅斯成功發射了一顆眾籌制造的人造衛星,目前它已進入軌道,即將成為“夜空中最亮的那顆星”。
“制造出夜空中最亮的星”——這個大膽的想法來自莫斯科國立機械工程大學的幾位工程師,為了實現這個想法,他們在網站上眾籌了兩萬美元,制造出了一顆比橄欖球還要小的人造衛星。在俄羅斯航天局的支持下,這顆自制衛星被送上天。
根據制作團隊的介紹,當地時間7月14日9點36分,這顆名叫“燈塔”(Mayak)的人造衛星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搭乘聯盟-2.1a運載火箭升空,12點10分成功到達軌道并開啟陽光反射器。
“燈塔”的重量不足3.6千克,呈金字塔錐形,僅由電源、控制系統和反射鏡組成。它的首要目的就是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當“燈塔”到達太陽同步軌道后,它將展開自帶的超薄高分子膜,膜的厚度是人類頭發的二十分之一,形成一個總面積16平方米的金字塔形反射鏡。制作團隊估計,屆時“燈塔”的亮度可比金星最亮的時候還亮100倍。
“燈塔”的升空引起了天文學家們的不滿。天文學家尼克·霍伊斯(Nick Howes)說:“為了能讓地球周圍的天空保持黑暗,我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這一切都讓一顆眾籌制作的荒唐衛星毀掉了,想想就絕望。”
不過,根據設計師的說法,“燈塔”還有另一個更實用一些的作用:通過對反射鏡的控制系統操作,這顆人造衛星能夠更快地執行軌道清除動作,再重新進入地球大氣時更快速地自我焚燒。如果成功將部署至更多低軌道人造衛星中,在未來能夠成為有效減少太空垃圾產生的手段。
此外,該項目還意在促進俄羅斯國內的天空研究,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身科學。莫斯科國立機械工程大學現代航天課程負責人亞歷山大·沙恩科(Alexander Shaenko)說:“我們想表明,太空探索是有趣的、令人興奮的,最重要的是現在每個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參與到太空探索中來。”
據悉,盡管制作團隊表示“燈塔”已經成功進入軌道并開啟了反射器,但目前天文愛好者們還無法觀測到這顆衛星。不過未來人們可以通過手機app實時了解它的位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