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新加坡衛生部與國家環境局在每日發布的寨卡疫情文告中指出,新增病例中,10起與阿裕尼彎、沈氏通道、加冷大道和巴耶利峇大道疫區有關聯。
一起與在東海岸路和實乞納路交界處附近的私人住宅區誼立雅臺(Elite Terrace)病例區有關聯。
余下的一起新病例則和目前已知疫區無關。
文告也說,環境局仍在阿裕尼彎、沈氏道、巴耶利峇大道、加冷大道、芽籠東中心、芽籠東1道、勿洛北一帶、裕盛路、碧山12街、誼立雅臺,以及烏美彎進行滅蚊行動和宣導工作。
截至前天,環境局共發現并清理183個有伊蚊的積水處,其中114個在住宅發現,其余69個則是在戶外場所。
由于大部分積水處是在住宅,新加坡環境及水源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也再呼吁居民做好病媒控制,在家中展開“滅蚊五步驟”,防止伊蚊滋生。這包括每隔一天倒掉花盆托盤積水、晾衣孔在不使用時須蓋上、多使用驅蚊劑,避免蚊蟲叮咬,并在出國前確保家中沒有積水處等。
許連碹也強調,新加坡政府為對抗寨卡病毒,除了跟家庭診所攜手監控是否出現疑似病例,及第一時間鑒定病例和到病例集中區滅蚊,也實行減少境內寨卡傳播的長期策略。
新加坡政府兩年前已設立監控機制,與200多個家庭診所合作,檢測了1600多個血液樣本。許連碹說:“寨卡病毒(在傳染病法令下)已列為必須呈報的傳染病,(所以即便是)沒有參與監控機制的家庭診所也一樣會留意,看是否有疑似病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