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港媒稱,朝鮮勞動黨近來再度宣傳“忠誠”,向全國包括小學生在內的人民及工廠企業,下達“賺外快”任務,相信是動員國民,為2015年10月10日朝鮮勞動黨建黨70周年紀念日閱兵等慶祝活動補充資金。
據香港《東方日報》網站7月14日引述韓國媒體消息稱,朝鮮政府要求家庭主婦上繳蓖麻及紅豆,小學生要交兩幅兔皮或有色金屬。有軍人則要深入礦井淘金。
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道 外媒稱,對于美國自由亞洲電臺(RFA)7月7日報道稱在海外創匯的朝鮮勞工正被朝鮮當局一批一批地召回,韓國統一部一位負責人表示,朝鮮正在對這些勞工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
據韓聯社網站7月7日報道,這位負責人稱,朝鮮當局去年7月至8月也進行過類似檢查。具體的檢查方式不便透露,檢查的目的是為抓獲特定人,還是為對工作情況進行檢查指導尚不清楚。
報道稱,當天,美國自由亞洲電臺援引中國一位對朝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6月下旬,在中國沈陽務工的幾名朝鮮勞工突然被召回,鑒于朝鮮當局點名召回那幾名勞工,他們可能已被拘留。
參考消息網6月6日報道 外媒稱,朝鮮勞工越來越受到俄羅斯地方政府及地區居民的青睞,究其原因,可以在韓國產業研究院近期發布的《韓-朝-俄經濟合作方案研究》中找到答案。
據韓國《中央日報》網站6月2日報道,據韓國產業研究院分析,“在嚴格的內部統治下,朝鮮勞工不會引發社會問題”。研究院有關人員解釋稱,“朝鮮勞工習慣于服從體制要求,因此能嚴格遵守法規,勤勉工作且極富責任心”。
俄羅斯官員也作出了類似的評價。4月份,俄羅斯遠東發展部副部長馬克西姆·謝列爾金在接受俄羅斯RIA Novosti通訊社采訪時表示,“朝鮮已做好了向俄羅斯無限量提供勞動力的準備”,“朝鮮勞工工資低廉,能較好地遵守規章秩序,且受制于朝鮮政府,管理方便”。
報道稱,據俄羅斯勞動部透露,今年第一季度,在獲得外國人雇傭許可的外國人中,中國人數最多,為80622人,其后依次為土耳其54730人,朝鮮47364人。
但是,與朝鮮勞工備受青睞相比,俄羅斯雇主普遍對中國勞工感到失望。
報道稱,雇用中國勞工所引發的諸多問題也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關注,其中包括污染農用地等。鑒于此,阿穆爾地方政府在2013年干脆采取了拒絕雇用中國勞工的做法,沿海州地方政府甚至公開表示,比起中國勞工,更傾向于接納朝鮮勞工。此外,2013年,俄羅斯中央政府拒絕在農業領域雇用中國勞工,并在林業領域對中國勞動力給予零配額。謝列爾金副部長強調,“將雇用朝鮮勞工來取代對中國勞工的需求”。
報道稱,受雇于俄羅斯的朝鮮勞工每年能得到5000美元左右的工資,其中的50—60%以“忠誠資金”的名義被強制收繳,剩下的工資則被分給現場監工、朝鮮大使館勞動局以及第三國勞務輸出公司等,最終到達朝鮮勞工手中的月薪大約70—80美元。
隨著普京政府大力推進對遠東地區的開發,朝鮮勞工越來越受到俄羅斯的青睞
報道稱,2013年3月,俄羅斯通過了《2025年前遠東和貝加爾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遠東開發計劃)》項目。
報道說,該計劃的核心為培育資源加工產業、建設基礎設施、農業及農產品加工等。然而,由于遠東地區惡劣的生活環境以及人力不足,俄羅斯自身在推進這一計劃時困難重重。俄羅斯曾采取方案鼓勵克里米亞等獨立國家聯合體(CIS)移民以及俄羅斯失業人員移居遠東地區,但遠東地區的生活費相對較高,因此該方案并未取得明顯的效果。
報道說,建筑業是朝鮮勞工涌入人數最多的領域。尤其在農閑期,沿海州地區的朝鮮勞工大多從事與建筑相關的工作,沿海州建筑人協會代表費德林克表示,“目前,在沿海州有15家公司雇用朝鮮勞工”,“朝鮮技術人員比重達到了沿海州整體的30%以上”。
【延伸閱讀】德媒:超10萬朝鮮海外勞工每年為平壤賺30億美元
參考消息網3月19日報道 德媒稱,聯合國朝鮮人權狀況調查員16日表示,他將對約2萬名朝鮮人在海外遭到奴役的指控進行調查。
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3月17日報道,聯合國朝鮮人權問題報告員達魯斯曼對路透社表示,據通報,多名朝鮮工人在卡塔爾參與2022年世界杯設施的建設工作。
設于首爾的人權組織“朝鮮觀察”稱,超過10萬朝鮮工人在40個國家中勞動,每年為平壤政府賺進30億美元外匯。該組織呼吁對接收朝鮮勞工的國家進行調查。
達魯斯曼在對聯合國人權委員會進行報告后對記者表示:“這些在海外的朝鮮契約勞工人數初估大約有2萬人。”
報道說,朝鮮外交官員16日在日內瓦論壇上再次指稱報告采用的是錯誤證詞,并要求朝鮮人權問題調查委員會成員達魯斯曼辭職。
達魯斯曼在談及海外朝鮮工人的問題時表示:“問題愈來愈清晰可見。因此,如今已是時候處理此問題,厘清真實狀況。”
報道稱,他取得的資料顯示,朝鮮工人們在海外作為“契約勞工或奴工”,只獲得極低的工資而且工時過長。達魯斯曼還補充道,也有相當多的朝鮮工人在中東工作,他們被利用來賺取外匯。
“朝鮮觀察”的負責人安明哲表示,多數朝鮮工人在林業、建筑業或餐廳中工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