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德國新聞電視臺22日認為,美軍機抵近偵察目前更多的是美國的一次公共宣傳。目的是為了加強國際社會的印象,即中國建造島嶼是不合法的。雙方現在都還算相當謹慎。報道稱,此次中美摩擦說到底就是兩個國家爭奪亞太主導權。中國迅速崛起影響了原有的世界秩序,美國要全力抑制中國。沈丁立表示,南海在美國亞太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南海是交通要道,世界1/3的海上運輸經過南海,東亞往返歐洲的貨運也要通過南海。美國的想法是,“我不能要南海,但也不允許任何國家要。”
“對中美對抗的恐懼急劇上升。”德國《經濟周刊》22日表示,如果中美發生沖突,意味著國際貿易將受到嚴重阻礙。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心,歐美許多企業在這里設企業,很難相信沖突真的發生。美國戰爭學院教授金萊爾21日在其新書《相向而行——如何緩和美中之間日漸顯現的競爭關系》發布會上表示,美中關系在方方面面都正處于螺旋上升的階段,這非常的危險。金萊爾建議,美中“各讓一半,折中妥協”,以“合作共事螺旋”來替代目前的“矛盾升級螺旋”,緩解兩國之間的競爭關系。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李慶四22日對《環球時報》表示,中美正式開戰可能性不大,擦槍走火倒是時刻都有可能。中國需要用80%至90%的精力應對南海問題,美國只需10%至20%,因此南海問題究竟發展到什么地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決心。中國若沒有實質動作,美國會得寸進尺;中國如果強硬,美國則不敢有大動作。受訪的中國軍事專家表示,美國沒必要軍事上直接挑釁中國,如果美國打響第一槍,無疑將是其重大的軍事戰略失誤,它將失去在亞太地區的道德制高點。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