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中新網2月27日電據外媒報道,“換頭手術”、“交換身體”聽起來似乎是尼古拉斯·凱奇電影《變臉》中的奇幻情節,但意大利都靈高級神經調節學會外科醫生卡納韋羅認為,進行頭部以外的全身移植手術,將于兩年內變得可行,一些因神經疾病或癌癥導致全身機能衰竭及退化的病人有望獲得新生。然而科學界普遍對此表示審慎,除了醫療技術上的障礙,更擔心未來人們為了整容甚至長生不老而“換身”,必須考慮道德倫理問題。
據報道,全身移植1970年首次在猴子身上實驗成功,把一只猴子的頭接到另一只猴子的身上,但醫生當沒有連接脊髓神經,令猴子無法活動,并要以機器協助呼吸,最終因為新身體與頭部產生排斥,猴子在手術后9天便死亡。
卡納韋羅前年再次提出換身手術,先冷卻病人及捐贈者的頭和身體,以延長細胞存活時間,然后小心切開兩人的頸部組織、血管及脊髓。病人的頭之后會移植到捐贈者的身體,并注射聚乙二醇刺激脊髓內的神經結合,再接合頸部血管和肌肉。
手術完成后,病人還要接受3至4周麻醉,讓傷口愈合及頭身適應,之后便能以新身體生活,配合物理治療,一年便能重新行走。
卡納韋羅稱,目前已能克服脊髓連接及免疫排斥等障礙,預料最快2017年能施行首次換身手術。他坦言手術的最大挑戰將是道德倫理,相信美國和歐洲未必接受此類手術,但認為這不代表手術在全球沒容身之處。卡納韋羅又稱已有數人報名接受換身手術。
其他醫生對此態度審慎,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神經外科教授戈德史密斯指計劃規模過大,潛在問題極多,難以實行。加州薩萊納斯谷紀念醫院神經學家斯克里普科亦抱觀望態度,認為手術會令人類身份變得混亂。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