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圖為在距離烏克蘭首都基輔130公里的天然氣泵站,一名烏克蘭工人正在工作。 資料照片 (人民視覺)
俄羅斯大幅提高供應烏克蘭天然氣價格,烏克蘭表示不排除通過國際仲裁法庭起訴俄公司的可能性——
俄烏天然氣爭端再起
烏克蘭臨時政府總理亞采紐克4月5日稱,不排除烏俄之間再次爆發天然氣之戰的可能。進入4月以來,俄羅斯兩次提高供烏天然氣價格,目前已達到每千立方米485美元的價位。烏方認為,俄開出全歐洲最高的天然氣價格,不是出于經濟因素,而是對烏的政治威脅。俄方則表示,烏未履行供氣合同規定,沒有在限期內償還購買天然氣欠下的債務,俄不得不遵照合同取消供氣優惠。
俄羅斯兩次提高供烏克蘭天然氣價格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總裁米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2月和3月,該公司未收到烏克蘭支付的哪怕一分錢天然氣款。目前烏欠該公司的債務約為20億美元,如果按烏市場需求判斷,今年烏還需從俄購買300億立方米天然氣。而根據烏天然氣市場經營情況判斷,烏僅能收回50%的氣款,所以到今年底烏克蘭欠款可能再增50億至60億美元。
去年底,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與烏克蘭達成天然氣優惠協議。根據協議,俄向烏供氣價格從每千立方米400美元下調至268.5美元,條件是烏方應按時償還所欠債務。去年俄向烏提供了30億美元貸款用于償還天然氣債務,但烏并未履行相關義務。米勒強調,俄不能免費向其提供天然氣,烏要么還債,要么再次面對如2009年初的斷氣風險。
4月2日,俄總統普京簽署了有關終止黑海艦隊在烏駐扎系列雙邊協議的法律,失效協議中包括2010年俄烏簽署的《哈爾科夫協議》。根據《哈爾科夫協議》,俄在原有合同基礎上降價30%向烏出口天然氣,而烏允許俄黑海艦隊延長在克里米亞駐扎期至2042年。協議簽署后,俄決定由聯邦預算支付30%的折扣,因此將折扣轉換為零關稅政策。4月3日,俄總理梅德韋杰夫簽署命令,宣布因《哈爾科夫協議》終止,俄取消供烏天然氣零關稅優惠。這是繼俄方4月1日宣布,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不再執行供烏天然氣優惠價,價格提升至每千立方米385.5美元以來的第二次提價。至此,供應烏克蘭的天然氣價格已升至每千立方米485美元。
烏克蘭計劃從歐洲進口天然氣
亞采紐克5日表示,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確保烏能源安全,烏無法接受俄出于政治原因提高天然氣出口價格。亞采紐克指出,對烏來說,每千立方米268美元的氣價才是合理、均衡的價格。他還表示,由于烏克蘭天然氣價格從5月1日起將至少上漲41%,政府將為100萬至450萬戶家庭提供補償金。
為解決可能面臨的天然氣危機,烏政府正計劃從歐洲反購天然氣。亞采紐克稱,歐洲天然氣每千立方米比俄羅斯天然氣便宜100至150美元。烏能源部長普羅丹5日在政府工作會議上表示,烏可從歐盟國家獲得每天約20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這些天然氣將借助通往歐洲的天然氣管道反向運給烏克蘭。據悉,目前烏歐正在圍繞從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反向運氣的計劃進行談判。普羅丹稱,烏會繼續與俄就天然氣價格進行談判,如果談判破裂,烏方不排除通過國際仲裁法庭起訴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的可能性。
盡管俄烏再起天然氣爭端,但烏仍未放棄與俄的天然氣合作。普羅丹5日還表示,烏將繼續全面承擔對俄輸往歐洲過境天然氣的義務。烏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博亞爾丘克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烏俄天然氣合作不可能戛然而止,不論是俄方宣布斷氣,還是烏方實施禁運,前期都需要做好大量準備工作以應對可能的負面效應。
美國敦促歐洲建立有競爭力的天然氣市場
俄政府強制提高對烏天然氣出口價格,遭到美國的強烈譴責。白宮發言人卡尼稱,美國強烈反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威脅,能源價格應由市場決定。美國副總統拜登4日同亞采紐克通話,表示美國將同烏克蘭和歐洲一道,防止俄羅斯將天然氣價格作為“政治武器”。
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國際能源事務特使卡洛斯·帕斯卡本周在華盛頓智庫大西洋委員會就“穩定烏克蘭與歐洲天然氣市場”主題發言,敦促歐洲繼續建設天然氣管道并完善相關政策,在歐洲建立一個真正具有競爭力的天然氣市場。
“如果歐洲能接納烏克蘭,并且市場能夠擺脫對個別能源供應商的依賴,不讓個別供應商以能源作為影響政治的工具,那么保持市場競爭性和持久性是當下最重要的問題。”他說。
歐盟重申應同俄羅斯繼續對話
歐盟外長非正式會議4月5日在雅典舉行,多名歐洲國家外長表示俄羅斯上調天然氣價格可能造成烏克蘭經濟崩潰,這對于俄羅斯沒有好處。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表示,“俄羅斯也不希望烏克蘭在經濟、政治層面崩潰”。他說,“俄羅斯扮演重要角色”,烏克蘭的經濟穩定有賴于俄羅斯提供的能源價格。因此,施泰因邁爾表示,“即便存在分歧,我們也應該同俄羅斯進行對話”。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再次呼吁俄羅斯采取措施,緩和烏克蘭局勢。
法國《星期日報》評論稱,克里米亞危機以來,俄羅斯和西方開始了政治角力。在局勢再度升級的情況下,經濟影響將非常嚴重,特別是能源領域。歐盟進口大量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俄羅斯有84%的出口石油銷往歐洲,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占歐盟消費量的1/4,其中60%需要經烏克蘭運輸。
歐洲地緣政治學專家皮埃爾·韋爾路易斯認為,“如果歐盟特別依賴俄羅斯,這也就是說歐洲的錢填滿了俄羅斯的賬戶”。對抗對于俄羅斯并沒有好處。
韋爾路易斯認為,俄羅斯威脅不會立即對歐盟的能源供應產生影響。因為暖冬的原因,現在歐洲的天然氣儲備充足,這些儲備至少可以保證一個半月的消費。然而,烏克蘭的問題和歐盟大大不同。韋爾路易斯說,俄羅斯提高天然氣價格的決定可能給處于財政懸崖邊緣的烏克蘭沉重打擊。
(本報莫斯科、華盛頓、北京4月6日電)
>> 點 評
姜毅(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俄羅斯宣布取消給烏克蘭的供氣優惠,改為按照賣給歐盟的市場價供氣,讓烏克蘭措手不及。烏克蘭能源80%以上依賴進口,即使擴大煤炭使用比例,也不能解決其能源困境。另外,烏克蘭已經習慣了兄弟國家提供的優惠價格,驟然提價,民眾心理上也難以接受。目前,烏克蘭政府財政緊張,面對天然氣漲價和俄方追債,必將倍感壓力。
烏克蘭曾經有過從歐洲購氣的歷史,歐洲也一直努力拓寬天然氣進口源頭,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烏克蘭從歐洲和美國反購天然氣的方案可行,但是落實需要一定時間。另外,從烏克蘭西部將天然氣運輸到東部的供氣廠,運輸成本會大大提高。
要談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天然氣爭端,不能離開頁巖氣革命的大背景。頁巖氣革命給國際能源價格體系和供應格局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液化氣的價格本身比天然氣貴,但是美國能夠提供的液化氣現貨價已經比俄歐簽署的合同期貨價低幾十美元。作為賣方,俄羅斯的優勢已經大大降低。
另外,世界各國都在努力探索能源結構多樣化,減輕對進口燃料的依賴。這樣看來,俄羅斯通過提高天然氣價格對烏克蘭和歐洲施壓是一把雙刃劍,從短期來看,俄羅斯可以占到上風,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一招的殺傷力可能會越來越弱。(本報駐俄羅斯記者 林雪丹 本報駐美國記者 李博雅 本報記者 李志偉 曲 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