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最近,英國大學學院(UCL)科學家和美國多家研究機構聯合,通過最新的衛星數據分析,進一步證實北極的融冰期正在延長,大約每10年增加5天。數據顯示,北冰洋在夏季吸收了越來越多的太陽能量,導致秋季海冰出現得越來越晚。在一些地區,封凍來臨的時間每10年延遲達到11天。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
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發現對跟蹤氣候變化具有重要意義,對北極地區的航運和能源工業也有實際應用價值。UCL極地觀察與建模中心的朱利恩·斯托夫說:“過去40年來,北極海冰的范圍一直在下降。冰開始融化和凍結的時間對每年夏季海冰損失的數量有很大影響。隨著北極地區在長時間里變得更容易接近,人們也需要更好地預測海冰何時后退,何時前進。”
斯托夫小組分析了北極地區的衛星圖像,追溯了30多年的變化情況。利用數據將整個區域劃分為25×25平方公里的小區,分析了這些小區每個月的反射率,更新了冰面變化趨勢,補充了新增的6年。以往的觀察顯示融冰期正在變得更長,新數據仍延續了這一趨勢。
雖然北極在所有日歷月份的溫度一直在升高,但海冰融化開始的趨勢遠遠小于秋季封凍。然而融化開始的時間對海冰能吸收多少太陽能量的影響更強烈,反過來,也會影響地表反射的情況。反射能力強的地表,比如冰面,反射率也高,即它們會把大部分照進來的陽光反射回太空。反射能力弱的表面,比如液體水面,反射率也低,它們會把照進來的陽光熱量吸收掉。
這就意味著,海冰的覆蓋范圍在春天即使有一個很小變化,也會導致夏季吸收的熱量有很大變化,使得秋季封凍大大延遲。此外還有第二個影響,多年冰(經整個夏季而不融化的冰)比一年冰的反射率更高,一年冰只在冬天覆蓋于海面。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在北極冬天的冰中,多年冰的比例從約70%降到了現在的20%左右,這一變化非常明顯。
每10年無冰期增加5天的說法,也忽略了一些變化。年際之間,海冰融化和封凍開始的時間大約會有一周的變化;各小區之間,整個融冰期的長度也有很大變化:在楚科奇海,每10年達13天,而在鄂霍次克海,融冰期卻變得更短。
相關的能量變化也很大。每平方米海域累計多吸收了幾百兆焦的能量。也就是說,北極每平方公里海面多吸收的能量,是廣島原子彈放出能量的許多倍。在上個10年,海面溫度從0.5℃增加到1.5℃,這也很好地解釋了北冰洋臨海秋季封凍延遲的現象。
研究人員指出,對于北極的一些團體機構,如石油鉆探,詳細掌握海面何時封凍非常關鍵。對于氣候科學家來說,本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北極氣候的內在反饋機制。(常麗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