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汪渝):尼日利亞當地媒體近日援引尼國家石油公司董事長安德魯-雅庫布的話說,由于破壞重要輸油管線和盜油等活動屢禁不止,尼日利亞2013年共損失約110億美元。
據尼日利亞《今日報》報道,安德魯本月18日在尼首都阿布賈參加尼日利亞石油和天然氣大會時說,尼日利亞2013年平均每天因盜油活動損失約30萬桶石油,全年損失的總量約1億1千萬桶;如按每桶100美元計價,合110億美元。
長期以來,尼日利亞南部尼日爾河三角洲產油區石油盜竊活動十分猖獗。1999年以來,尼日利亞產油區每年發生數百起破壞輸油管道案件,肇事者將管道鑿開后用簡便油桶裝出,通過尼日爾河三角洲縱橫交錯的河道運往停在河灣里的駁船上,之后再經大西洋上的大型油輪轉賣給科特迪瓦等鄰國的煉油廠,以獲取豐厚的暴利。偷油活動逐漸形成了有組織、成規模的非法產業,并且發展成為多年來困擾尼日利亞政府和西方石油公司的難題。
盜竊石油的犯罪活動一方面直接造成了石油的失竊流失,另一方面由于盜油者偷油對石油管線造成破壞,常使石油公司被迫停產以對輸油管線及相關設備進行檢修,從而間接導致更為嚴重的石油減產。安德魯在發言中說,尼日利亞去年一年的石油損失量當于赤道幾內亞一年的石油總產出,甚至要高于加納、剛果布、喀麥隆、加蓬這幾個國家石油年產量的總和。
為了控制盜油活動,保證國民經濟和政府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尼日利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安德魯介紹說,這些措施包括增加政府撥款用于購買抓捕偷油犯罪分子所需的武器裝備、使用空中巡邏和雷達監視等新手段,以及設立跨部門的海事行動協調委員會和加強海軍的巡邏來遏制海上石油走私活動等等。2013年,尼日利亞政府為了還采取了一系列針對盜油的專項打擊行動,著手從加強安保和立法嚴懲相關犯罪方面采取措施。然而,安德魯介紹的上述情況來看,相關措施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顯。
對此,安德魯指出,僅靠硬性手段并不足以保障尼日利亞石油工業的安全,因為導致盜油活動猖獗的一個根本原因,是由于尼產油區民眾的一些經濟訴求沒有得到滿足,包括改善小農經濟模式、土地管理政策、采用新的資源開發形式等等。安德魯說,尼日利亞政府已經承諾將進一步采取措施滿足民眾需求,以便從根本上解決盜油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