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本網訊 7月15日(農歷六月十九),凱里香爐山爬坡節在萬潮鎮香爐山村隆重舉行。天空雖然下著細雨,但人們爬山的熱情不減,萬人登山,場面蔚為壯觀。同時,香爐山村還舉辦了斗牛、斗狗、斗雞、斗畫眉、跳廣場舞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動。

爬坡節熱鬧場面


香爐山位于貴州省凱里市西北15公里處,四面石崖絕壁,形如香爐,常年云霧飄渺如煙,故名。僅一線小道盤旋而上,海拔1233.8米,方圓15公里,眾山環列,若劍戟刺天,景致奇特。該山迭壘三層,初層有明代苗族起義首領阿榜故居遺址,昔日塘房集市遺跡,有乾隆四十七年立“勝境”二字石碑一塊和光緒七年立的“黔陽第一山”碑刻,至今保存完好;南面有自中層到頂層的“九十九級石梯”,此路陡而窄,兩側懸崖峭壁,地勢險要,自古上下一條路,為歷代兵家爭奪的要地。香爐山頂建有玉皇閣、觀音閣,常年有方圓幾百里各民族群眾匯聚于此,登山攬勝,載歌載舞,觀賞風光。

觀音洞祈福

斗牛比賽

九十九級石梯
據《苗族古歌》傳說,香爐山是苗族先祖用來撐天的第七根金銀玉柱,一共九層,直抵南天門。
天王的第七個女兒阿碧因迷戀香爐山的美景,羨慕人間溫馨的生活,經常下凡來游玩,與善良淳樸的苗族青年阿補相遇,二人一見鐘情,結為夫妻,并生下了女兒阿彩。但是,天宮與人間有別,阿碧只能晚間來人間,白天必須返回天宮。
一天,阿碧和阿補、阿彩一家三口相聚,甜蜜的生活使她忘了時辰。公雞打鳴了,阿碧急忙上天,腳用力一蹬,蹬斷了金銀玉柱,香爐山就成了現在的樣子。自此,親人天地兩隔。
阿彩十六歲那年,父親阿補不知去向。有人說他乘著煙云上天與阿碧相會去了。阿彩獨自一人,孤苦伶仃,在山上無助地唱起歌來安慰自己。阿彩的歌聲悠揚動聽,引得香爐山周圍的青年人紛紛往香爐山上爬,爭著目睹唱歌者的芳容。
一個叫阿星的青年第一個爬上山頂,和阿彩相會,并給予她關心和安慰。隨后陸陸續續爬上山頂的青年們見狀,就圍著他倆唱歌跳舞。阿星和阿彩也由此墜入愛河,這天正是農歷六月十九日。從那以后,每逢這天,周圍的苗族人民就會自發云集于此,舉行傳統的“爬山節”活動,老年人多往山頂觀光及祈神,盛裝打扮的青年男女,或用蘆笙伴奏,翩翩起舞,或席地相向,吟詠傳說故事,歌唱友誼和愛情。
與此同時,香爐山周圍的大小山坡上,會舉辦各種跳蘆笙、對歌、斗牛等活動,靜寂的青山頓時成為歡騰的鬧市,歌舞的海洋。代代相沿,香爐山就成為苗族人民緬懷民族英雄和憧憬幸福生活的名山。
香爐山是苗族人民的風水山,也是一方凈土,自古以來苗族人民就把她作為苗家的圣山。山上有天賜巨大神香爐、七仙池、石海螺,還有仙女違犯天條受懲臺;滿山布滿了巨石、怪石,這些石頭中長滿了成林的百年古樹,奇怪的是百歲老人也不知是何年長出的樹,自從有樹那時起,年年歲歲如此,不見高、不見大、不見矮,而且整座山也像一個插滿香火的神香爐,確是一奇。(李 勤 趙江浩)
每年七月初七,苗家女人,不分老幼自發的都到七仙池燒香,進行祈禱。苗鄉還流傳著這樣一首古詩:
無香無火冒青煙,
彌漫爐山古話傳,
圣地苗鄉一絕景,
人到此地便成仙。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