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據外媒13日報道,法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允許情報機構不用事先獲得法庭批準,即可向電信業者與互聯網公司索取用戶信息,而且情報收集范圍擴大至個人電郵、照片等資料。此舉已引起在法國營業的網絡巨頭如谷歌和面簿的強烈抨擊,認為個人信息保密將受到威脅。
法國國會周二以164對146票通過一項有關國防開支預算的法案,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一個擴大政府對人民的監視權力與監視范圍的條款。根據新法案中的第13條款,政府可在未經法庭批準的情況下,獲取個人的手機與互聯網連接數據。除了情報部門有這個權力以外,如今連財政部與稅務機構官員也有權要求電信與網絡公司提供用戶信息。
以往情報機構只有在打擊恐怖活動時,無需申請法庭批準,就可向業者索取有關個人的信息,但那也僅限于技術性數據,以協助情報人員確認某個郵箱的用戶或某個錄像的上傳者身份。如今除了技術性數據,連個人的電郵內容也納入情報收集范圍。
此外,法國政府以往只在涉及國家安全以及反恐事務上,可向電信業者與互聯網公司索取用戶信息,新法案現在允許政府以保護“法國的科技與經濟潛力”為由,提出同樣要求。
法國政府剛在兩個月前,就美國政府監聽歐洲盟友一事提出抗議,如今政府本身卻通過新法案試圖對人民的個人生活實施密切監控,不免引起各方爭議。
法國互聯網社區服務協會說:“毫無疑問的,在歐洲與國際社會針對保護個人信息進行辯論的當兒,這個法案將削弱法國在辯論中的立場。”該協會成員包括谷歌、面簿等在法國營業的網絡公司。
協會也擔心新法案將使消費者就常用的互聯網服務失去信心。協會因此呼吁反對新法案的議員,將此事提交法國最高法院重新審議。擁有27名議員的反對黨綠黨已表示支持,不過根據法國法律,此動議需要至少60名議員的復議才會被采納。
設在法國的無國界記者組織形容新法案的條款“令人擔憂”,“尤其嚴重侵犯公民的基本權益和隱私”。智庫Digital Renaissance則認為新法案將開啟“全面性與不受控制的監視”。
面對多方抨擊,法國總統奧朗德領導的社會黨政府回應說,加入第13條款是為了消除一個法律灰色地帶,其實它發揮了民權保護作用。
數學經濟部副部長佩勒林表示,新法案還將加入更多細節,包括注明哪些資料屬于可收集的情報。他也承諾政府將在明年擴大網絡法律的涵蓋面,把保護公民權也包含在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