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3日報道,日本擬議中的“特定秘密保護法”雖然在國內外激起日益高漲的反對聲浪,首相安倍晉三卻誓言,勢必在本周內力推法案在參議院通過。
報道稱,“特定秘密保護法”已率先在上周獲得眾議院強行表決通過。料安倍將“趁勝追擊”,于這個國會期本月6日結束前再尋求參議院通過,確立為法律。
根據法案,防衛、外交、反恐和反間諜等安保方面有關的重大信息,均可列入“特定秘密”。任何公務人員泄露、教唆或套取國家“特定秘密”,將被處以最長10年的有期徒刑。
日本國會也同時通過了“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法案,準許日本政府成立類同美國國家安全局的單位,讓首相在處理危機時擁有更大的控制權。
安倍指出,為國家機密信息建立更嚴格的監控系統,一方面是為了堵住日本信息保護的漏洞,更要說服美國分享更多敏感的軍事情報。
對于密保法,日本國內輿論視之侵犯了言論自由和公眾知情權,國際社會則將之形容為安倍“為終結日本戰后和平主義在立法議程上跨出的第一步”。
法案首先激起日本民間輿論的強烈不滿。反對陣營包括學者、律師、新聞業者、宗教領袖。反對者指法案對“特定秘密”的定義過于模糊與寬泛,賦予執政者過大的權力與自由來裁定哪些信息是屬于“特別秘密”,也可能讓素來透明度不高的日本政府更能理直氣壯地封鎖信息。
此外,法案也未建立一個獨立機制,確保審核程序公平合理。這就更容易引起政府濫用權力,不光利用法案對付泄密官員,新聞記者和大學研究人員也會成為攻擊對象。一些批評者甚至把“特別秘密”法案等同為日本戰前用以取締一切反對天皇制行為的《治安維持法》。
《朝日新聞》社論指出:“這個法案讓政府壟斷了信息,對人民的知情權和質詢權以及對新聞自由都進行了極端的限制。”
《朝日新聞》民調顯示,61%受訪者認為法案通過的速度“不妥當”,超過四分之三的人甚至認為新法案目的在于制造更多新機密,而非僅僅保障現有信息。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