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決議挑起話語權之爭
據悉,法國、美國和英國打算在聯合國安理會提出一份決議案。法國提出的決議案包括5項關鍵內容:譴責敘利亞政府使用化武;交出和銷毀全部化武;敘利亞接受國際核查;8月21日使用化武的人受到國際法院審理;如果敘利亞不遵守決議,將面臨“極為嚴重的后果”。
對這一決議,俄羅斯持反對態度。俄方認為,把使用化武歸責于敘政府軍的決議“不可接受”。俄、美、敘等國外長將于今日會晤,就相關決議進行斡旋。
而仔細考察之前美國對敘利亞開出的條件,也不難看出諸多不合理之處——美國國務卿克里要求,巴沙爾在一周內向國際社會交出每一件化學武器,并允許對這些武器進行全面清點。
“一周內”、“每一件”、“允許清點”,這三點對于敘利亞而言,都有難度。
眾所周知,移交化武過程復雜,費時較長。除了儲存化武的軍火庫外,還有化工廠、軍事研究所等設施。此外,日后銷毀化武,也需要大量金錢。“一周內”,恐怕即便連美國自己也很難做到。
第二,敘利亞的化武,可能落到反對派甚至極端勢力手里。要做到交出“每一件”,似乎不太現實。
第三,關于敘利亞允許誰來清點。之前聯合國曾想派英法組成的化武調查團前往核查,但敘利亞認為這摻雜著西方背景,不予放行。因此決議所設定的調查團人員組成,也需要考量。
由此可見,正因為“交化武”可能是阻止“真動武”的重要出路,圍繞“如何交”、“交多少”、“交后怎樣”的討論,才格外牽動各方神經。而美國提出的苛刻條件,以及法國提出的含帶有罪推定的決議,恐怕都難以得到安理會成員國的普遍認可。美國雖然剎住了戰車,但接下來圍繞解決方案的討論,勢必是一場俄羅斯等國同西方的話語權之戰。西方如果真的有解決敘問題的誠意,應當以更有建設性的姿態,給敘政府交出化武創造合理、有序、透明的條件,畢竟敘政府已經作出了一系列表態,包括接受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等建議。
美國會否再萌生戰意
那么如果敘利亞交出化學武器,美國是否能履行諾言不再動武?還是說,巴沙爾會重蹈卡扎菲覆轍——當年利比亞也是交出核武,但難逃挨打的命運?
中國中東學會副會長李偉建認為,美國提出的一周交化武,肯定不現實。但美兩黨議員已經在研究方案,可能把時間調整為60天。另外,最新報道稱,讓敘交出化武,是普京同奧巴馬在一年前的G20峰會期間就討論過的議題,這次借克里之口達成“免戰”條件。綜合這兩點來看,奧巴馬其實并不想因介入中東這場戰爭而打亂“亞太再平衡”的節奏和步伐。就像路透社和一些外媒評論的,反戰呼聲,讓奧巴馬及其國會都不愿在中期選舉前一年得罪民眾。這當口俄羅斯的提議,正好讓奧巴馬就勢收手,把球踢給俄方。
至于奧巴馬說“如果此次努力失敗,美方必將對中東地區使用化武的國家采取行動”這一表態,一方面是對敘利亞的警告,讓其不要試圖抱有僥幸心理,通過“繳武”拖延時間,另一方面也為今后謀求對敘動武增加合法性,減少來自各方的壓力。所說的采取“行動”,也可能包括為反對派提供軍事支持等內容。
李偉建表示,巴沙爾的處境跟卡扎菲不同,當時卡扎菲處在中東變局浪潮高漲的時刻,而如今埃及等國的局勢演變,并沒出現美國想看到的結果。而且,各國也不想讓“利比亞模式”重演。另外,關于未來聯合國可能實施的監督敘交出化武的進程,恐怕也難以一帆風順,調查團可能像之前在敘境內受到襲擊一樣,發生波折。因為一些不愿敘利亞實現和解的力量,會對下一階段工作起到阻撓破壞作用。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名譽所長朱威烈表示,奧巴馬在G20圣彼得堡峰會上說,“安理會在敘利亞問題上實際上仍處于癱瘓狀態”,這是對聯合國不授權他出兵心懷不滿。現在來看,恰恰是作為常任理事國的中俄等國做了大量工作,才暫時避免了一場戰爭危機。接下來的一系列工作,更應當以聯合國為主導,為推動政治解決敘利亞問題發揮建設性作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