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紐約示威者14日走上街頭,抗議槍殺黑人少年特雷翁·馬丁的被告人喬治·齊默爾曼被判無罪。
“我們正在向后倒退,我們并沒有因為奧巴馬的出現而進入后種族主義的美國。”當一名抗議者14日如此向《華盛頓郵報》傾訴自己的憤怒時,一股抗議示威浪潮正在美國各地爆發。引爆民憤的是美國佛羅里達州一家地方法院對備受矚目的“馬丁案”的判決,在這起協警(白人和拉丁裔混血)槍殺黑人少年的案件中,5名白人和一名西班牙裔女性組成的陪審團判定協警齊默爾曼無罪。事件隨即引發巨大爭議,面對抗議風暴,美國總統奧巴馬14日出面呼吁人們保持冷靜。雖然這起案件暴露了美國法律制度、槍支管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但輿論爭論最激烈的還是它身上的“色彩”標簽。透過該案,人們再次看到一個“黑白分明的國家”。美國廣播公司評論稱,馬丁案的后果粉碎了一個幻想——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種族主義、種族分歧已無關緊要的社會。
無罪判決引發多地示威
“從教堂到街道再到社交媒體,美國人對判決表示憤怒、厭惡,也有人感到寬慰,長舒一口氣。華盛頓、舊金山、芝加哥、紐約、洛杉磯以及案件發生和審判地佛羅里達州的桑福德都出現集會抗議和燭光守夜活動。”《華盛頓郵報》15日這樣報道馬丁案在美國引發的強烈反響。報道稱,周六晚間,法院宣判針對齊默爾曼在黑人少年馬丁被殺案中的所有指控罪名均不成立,這一判決結果周日深深攪動著社會情緒,也重新激發起一輪關于種族和種族主義問題對美國生活影響的全國性激辯。
美聯社稱,在洛杉磯和奧克蘭等城市,示威演變成暴力事件。示威者14日晚砸破窗戶、到處涂鴉、堵塞交通,與警方發生暴力沖突,警察則試圖將在市中心十字路口的人群驅散。法新社稱,在洛杉磯好萊塢,防暴警察周一凌晨在驅散“非法集會”過程中逮捕了至少6名示威者。《洛杉磯時報》報道稱,周日晚間,數千抗議者進入紐約時報廣場。在游客的注目中,抗議者高呼:“我們要什么?要正義!什么時候要?現在就要!”一名演講者拿著大喇叭對廣場上的抗議者說:“我們都是馬丁!為馬丁爭取正義!”
美國媒體紛紛回顧了案件經過:2012年2月26日晚上,17歲的馬丁在一家雜貨店購物后,步行返回父親女友的住所。社區協警齊默爾曼打電話報警,稱看到一名“形跡可疑者”。齊默爾曼尾隨馬丁,兩人隨后發生扭打,齊默爾曼后來開槍將馬丁打死。美國《時代》周刊網站14日稱,從齊默爾曼槍殺手無寸鐵的馬丁那一刻起,這起事件就成為一道閃電。第一場大論戰是社區巡夜志愿者齊默爾曼是否應當受審。當局直到槍擊事件45天后才將齊默爾曼逮捕——在馬丁家人施加壓力、數十萬民眾在網上簽字請愿之后。隨后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迅速浮出水面。在馬丁的同情者看來,此案反映了種族歧視,反映了美國黑人青年每天面對的暴力危險。而在齊默爾曼的支持者看來,這是清晰無比的自衛案例,齊默爾曼認為自己面臨嚴重身體傷害的危險,根據佛州的“不退讓法”,他有權使用致命暴力自衛。
當地時間13日晚的判決將爭議推向頂點。陪審團認為,齊默爾曼開槍打死馬丁的事實毋庸置疑,但檢察官沒有足夠證據證明齊默爾曼的行為違反了法律,齊默爾曼二級謀殺罪名不成立,同時陪審團也沒有對其做出過失殺人判決。《洛杉磯時報》記者阿布卡里安說:“陪審團顯然認定齊默爾曼出于自衛,但應當記住,一些事情讓美國所有黑人少年的父母脊背發涼。”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此案再次引發全美關于種族歧視、正當防衛與公平審判的辯論。1991年,美國一名非洲裔青年遭洛杉磯4名白人警察施暴,經過司法程序后,警察于第二年被宣布無罪,這個判決結果引發洛杉磯暴動,造成53人死亡,數千人受傷。
“這是民主和正義黑暗的一天”,美國喬治敦大學副教授杰克遜這樣抨擊判決結果。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4日稱,對許多人來說,司法系統中根深蒂固、遮遮掩掩的種族主義嫌疑是此案的癥結所在,這也是此案轟動全國的原因。他們認為此案并不只關系到馬丁一人,幾代年輕黑人成為警察、保安和社區巡夜員追蹤、懷疑和虐待的目標。杰克遜說:“這是一件大事,因為馬丁是我們大家的孩子,他是所有非洲裔美國人的孩子。”費城德雷克塞爾大學教授馬埃爾說:“從第一天起這種判決就準備好了,從媒體妖魔化馬丁,到非黑人陪審員的選擇,再到不提及種族問題的指示……該案載入了無罪預測的歷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