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年來,五角大樓一直把傳說中的“中國反艦彈道導彈”視為美國航母編隊的心腹大患,如何對付這種神秘武器也成為美國智庫研究的熱點。美國《防務新聞》5日稱,美國國會調查局新近公布的一份報告建議,通過打破“殺傷鏈”的方式對中國反艦彈道導彈進行反制。盡管這份報告洋洋灑灑列出各種反制中國“航母殺手”的招數,但其中大部分手段都倚賴于美國已經裁掉或計劃取消的武器項目,包括多種攔截導彈、未來巡洋艦等,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該報告試圖借著“中國威脅論”為這些項目“招魂”。
《防務新聞》稱,在3月下旬解密的“中國海軍現代化:對美國海軍能力的影響”報告中,國會調查局海軍事務專家羅納德·奧洛克認為,被譽為“航母殺手”的中國新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被一些防務分析家預言為“戰爭規則的改變者”,但如果美國能聯合運用主動和被動反制手段,便可挫敗這種導彈的攻擊。報道稱,盡管很多分析家警告在中國反艦彈道導彈的攻擊下,美國有損失航母的風險,但是奧洛克認為,美軍有能力消除中國的導彈威脅。
在報告中,奧洛克列舉對付中國反艦彈道導彈的多個最佳時刻。
報道稱,在反艦彈道導彈的“殺傷鏈”中有幾個關鍵時間節點,通過在這幾個節點施加主動或者被動的對抗措施,便可消除導彈威脅。這些節點包括:當目標被跟蹤和識別時、當數據傳輸到反艦導彈發射架時、發射反艦彈道導彈以及當反艦彈道導彈再入彈頭發現目標的時候。
針對挫敗中國反艦彈道導彈的攻擊,該報告提出大量建議。
首先,美國海軍應該在控制電磁輻射或者使用誘餌發射器方面多下些工夫。這些手段能夠讓中國的遠程監視系統更難發現航母編隊,或者誤導這些監視偵察系統。沒有了眼睛,中國反艦導彈自然失去威脅。
第二,美國海軍需要擁有反制裝備,在反艦彈道導彈的各個飛行階段對其實施攔截并將其摧毀,或者在導彈飛臨目標區的時候實施欺騙干擾,使其不知所蹤。要具備這種能力,主要依靠航母戰斗群中承擔護航任務的“阿利·伯克”級宙斯盾驅逐艦。報告稱,對反艦彈道導彈實施摧毀的手段包括發展搭載在宙斯盾驅逐艦上的“標準-3”反導攔截系統的改進型號,如計劃中的“標準-3”BlockIIA。其他選擇還包括加速發展和裝備電磁軌道炮,并研制裝備高能自由電子激光和固體激光器,提高擊毀來襲導彈的效率。
除了硬殺傷,報告還認為,當裝備有可干擾反艦彈道導彈的末端制導雷達的電子戰系統或者產生阻波云霧裝置的艦艇保衛美國航母時,中國反艦彈道導彈剛靠近目標,可能就會被欺騙。
第三,報告建議美國海軍發展模擬反艦彈道導彈的大氣層內目標靶彈,以檢驗美軍的實際作戰效能。報告稱,這種大氣層內目標靶彈主要用于模擬“東風-21D”再入大氣層階段時的彈頭,美國認為,該彈頭將以螺旋下降的方式實施攻擊。而目前美國“標準-3”反導系統只能在大氣層外攔截來襲導彈,如果發展針對“東風-21D”的大氣層內攔截彈,那么就需要這種大氣層內目標作為靶彈。
奧洛克還建議,美國國會應該審視美國海軍計劃在2016年采購的Flight III批次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看它是否擁有足夠有效的防空和反導能力,能否應對中國軍隊未來規劃中的航空和導彈攻擊。報告稱,該批次驅逐艦要比現在型號擁有更強的防空和反導能力,但比已經被取消的CG(X)下一代巡洋艦差。
有分析稱,按照這份報告的規劃,美軍要克制中國“航母殺手”就必須依賴各種先進裝備。但翻開五角大樓的武器研制項目就能發現,這些裝備大都在裁撤名單上。例如五角大樓有意終止“標準-3”BlockII導彈和大氣層內目標靶彈的研制計劃,CG(X)巡洋艦更是因“技術過于超前,技術要求過高,開支過高”,早在2011年就被斃掉。在當前五角大樓被迫勒緊褲腰帶準備過窮日子時,該報告顯然又拿出老套的“中國威脅論”:如果沒有這些武器項目,對付中國反艦彈道導彈的手段就會失效,美國航母的安全也難以保障。(李瀟雨)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