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美國密蘇里大學和內布拉斯加大學近日宣布,它們正在研究將無人機用于新聞報道和無人機新聞實驗室,這兩個跨領域項目的目的是研制出能夠完成新聞報道任務的無人機。
參與項目的學生將學習設計、制造和操作無人飛行器。這種飛行器可以深入記者無法進入的地方開展報道。、根據項目發起人、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新聞與大眾傳媒學院的馬特·韋特介紹,他們的實驗室還召集學生研究在新聞報道中使用無人機所涉及的法律和倫理道德問題。
韋特說:“當前,新聞記者面臨兩大問題。首先是觀眾對網絡上獨家視頻報道的胃口越來越大,而這些視頻所需成本不低。其次是從自然災害到華爾街抗議活動,記者親臨新聞現場都受到限制。”這些因素讓無人機成為新聞報道的理想選擇。
但并非每個人都青睞無人機。密蘇里州國會議員凱西·格恩齊就主張禁止在新聞報道中使用無人機。
格恩齊表示,他并不反對學生在學校里試驗這種機器,“但如果將它們用于搜集公民的個人信息,我不得不擔心”。
格恩齊向國會農業委員會遞交的立法草案這樣寫道:“任何人、團體或國家機構未經財產所有者許可,不得使用無人機或其他無人飛行器來監視他人、物產和行業活動。”
令人擔憂的是,美國聯邦航空局目前禁止在商業新聞報道中使用的無人機落入狗仔隊、標題黨媒體甚至偵探的手中,在未經當事人許可的情況下,非法窺探他人的私生活。
此外,美國中央情報局因2013年迄今美國軍隊使用無人機已造成40人死亡而備受指責,無人機在中東落得了“死亡金屬鳥”的綽號。
將機器人用于新聞報道并不是新鮮事。一年多以前,《福布斯》雜志等媒體的編輯室就開始使用敘事軟件來報道經濟和體育新聞。這種軟件可以用來分析市場行為數據或棒球比賽計分等信息,從中找出趨勢,寫出的新聞與真人創作如出一轍。
敘事軟件公司創始人克里斯蒂安·哈蒙德表示:
“當信息量呈指數增長,公司需要更高效地使用、理解手中的信息并使之轉化為財富。敘事軟件通過人工智能平臺創作出敘事連貫和使用方便的報道,幫助公司更好地理解他們的信息。”
記者應該將無人機視作威脅還是機遇?伊比利亞美洲的幾十名記者對此表示擔憂并持保留態度。
但伊比利亞美洲新新聞基金會新聞倫理學專家哈維爾·達里奧·雷斯特雷波認為,無人機將為新聞報道帶來很大便利。
他認為,無人機可以將記者從最耗時的機械勞動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新聞的分析、求證和提煉工作中。
雷斯特雷波說:“記者不應該將無人機所做的視作其新聞職業的核心內容。”就像普利策所說的那樣,“新聞報道不僅僅是報道新聞”。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