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深秋時節,在凱里經濟開發區州級群眾服務中心一級主干道項目建設工地上,上百臺挖掘機轟鳴作業,工程車穿梭不停,到處是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自10月21日“凱里中心”建設會戰誓師大會召開以來,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區進一步全面掀起項目建設熱潮,在道路交通、高科技產業、現代商貿物流、文化教育體育、旅游休閑度假等方面,全面加快推進“凱里中心”建設,努力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新城。
加快道路項目建設,構建“凱里中心”骨干路網。近年來,該區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放在優先發展位置,已經建成凱司大道、中昊大道、鐮刀灣景區道路、翁義路等20多條城市主次干道,長50余公里。對過境的320 國道拓寬改造成城市主干道。目前正在建設寬100米、長5.94公里的州群眾服務中心一級主干道和寬36米、長6.1公里的州群眾服務中心第四橫城市主干道等10余條道路,這些道路計劃在明、后年建成。屆時,將有濱江大道、春暉大道、凱開三線、環城南路與凱司大道等5條縱向道路與凱里中心城區和下司無縫連接,有8條橫向道路與凱司大道垂直相交,其中高新路、第二工業園區干道、擺馬大道、銅新路、棉索路、鐮刀灣景區道路延伸至學院路等6條道路,均與濱江大道與環城南路相連,形成“五縱八橫”的路網格局,成為大凱里道路交通中心。
推進現代商貿物流項目建設,構建凱里大市場。凱里經濟開發區抓住湘黔鐵路、株六鐵路復線、滬昆高速公路、凱麻高速公路、余慶至羊甲高速公路、320國道過境,滬昆高鐵客運專線在區內設凱里南站的道路交通優勢,引資建設寶恒建材物流城、凱威現代物流城、太子參中藥材批發城、經緯汽車貿易城、現代醫藥物流配送中心以及常馳山與城、合創春天等城市綜合體。圍繞滬昆高鐵凱里南站,規劃建設1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央商務區,打造凱里商貿物流中心。目前,寶恒建材物流城、經緯汽車貿易城已經先期投入運營,其他項目正在施工建設。
狠抓產業項目建設,打造凱里高端產業核心區。凱里經濟開發區堅持“兩化互動、產城融合、一體發展”的理念,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園區規劃發展的主導產業進行招商,著力引進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社會效益好的項目,對創新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扶持政策和科技經費上給予傾斜,推動高科技企業及產業集聚發展,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民族醫藥等為主體的高科技產業結構體系。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民族醫藥等產業已投產15家。在建的電子信息、民族醫藥項目有10個,已簽約待建的電子信息、裝備制造、民族醫藥等項目有13個,均在辦理開工準備手續。貴州中昊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高性能陶瓷敏感元件與傳感器、貴州黃帝車輛凈化器有限公司生產的壁流式蜂窩柴油機尾氣微粒捕集器、貴州中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血液制品、貴州迅萊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軟件都擁有國家專利或自主知識產權。中科漢天下物聯網科教產業園、申黔凱里數據中心、苗之靈藥業、苗仁堂藥業、銀菲生物科技等項目建設,將大大促進該區主導產業向高端化邁進。
大辦文化教育和體育,構建凱里文教科技及水上體育運動中心。開工建設“科技城、人才城”。“科技城”包含辦公科研區、居住配套區、商業配套區、酒店配套區和民俗風情街,辦公科研區用地約200畝,總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可容納130余家高科技企業及2萬余人辦公。“人才城”將建設人才公寓及一所自幼兒教育至高中的一體化學校,建成后可容納2300余名師生。加快7.2平方公里的“大學城”建設,計劃建設10所以上大專院校,為各類企業提供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目前已經入駐5所。其中凱里學院和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已經投入使用,在校師生規模達2萬余人;黔東南州委黨校、黔東南廣播電視大學和凱里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正在建設。推進白午中小學及幼兒園、下司幼兒園、翁義小學等項目建設,夯實基礎教育。同時,加快黔東南州游泳館建設和下司古鎮開發建設步伐,建設“體育運動公園”,進一步凸顯龍舟、獨竹漂和皮劃艇激流回旋訓練比賽品牌。
加大下司古鎮旅游開發建設力度,打造凱里旅游休閑度假中心。自9月8日舉行下司古鎮開發建設會戰誓師大會以來,下司古鎮市政基礎設施、重點建筑、公共服務設施和景觀景點建設及民居風貌改造有序推進,計劃明年10月1日前完成6平方公里核心區的改造建設任務,實現古鎮景區正式全面對外開放經營,打造成為國家5A級景區。“宏偉歡樂世界”項目已培土奠基,規劃建設占地約1125畝的游樂園,景觀景點達60余處。盡快開工建設中國(凱里)民族文化產業園項目,打造民族創新產品、民族服飾及民族工藝博覽區,建設月亮島旅游度假區、苗侗文化發展區、影視拍攝基地、水上樂園、苗侗婚慶文化中心、苗侗村寨特色住宅、民族產品貿易中心、苗侗飲食文化中心、民族品牌孵化區及旅游綜合配套服務區。盡快推動民生江山悅水岸度假小鎮、白午五星級大酒店、民族風情度假酒店、“東方斗牛城”等重點項目建設,著力把凱里經濟開發區打造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旅游休閑度假勝地。(蔣建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