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有個12歲男孩,經常鼻塞,夜間睡覺時加重,還特別容易感冒。顯然病在肺,醫生給他開了桔梗、細辛、辛夷、荊芥等疏風宣肺的藥物。3天后鼻塞減輕了,可接下來的一周,藥效就不那么明顯了。醫生這時意識到,補肺要先補脾,于是加用了黨參、白術、黃芪、茯苓、麥冬等藥物,1個月后癥狀消失了。
這個病例提醒我們,人的臟腑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響的。當單純調理某個臟器效果不佳時,通常要考慮一下跟它相關的子臟或母臟,比如脾土和肺金是母子關系,正如古人所說,“脾氣一虛,肺氣先絕”。正常情況下,脾土能生肺金,如果脾氣虛弱,肺金失養,就會導致一系列疾病。
過敏性鼻炎患者,遇到異味、冷空氣就會犯病,這是因為肺的抵抗力差,對環境變動反應過于強烈。患者往往通過戴口罩等方法來預防,但病根不在外邪,而在于自身正氣不足,所以積極的方法是扶正。治療過敏性鼻炎,醫生一般會補肺宣肺,短期內都有效,但往往不能持久,停藥后易復發。如果增加六君子湯等補脾藥,可能一開始效果不明顯,但堅持一段時間后,癥狀就會消失且不易反復。
有些人平時愛感冒,源于體表的防線不堅固。中醫認為,肺主皮毛,所以體表的虧虛也歸結到肺。補肺時應注意,肺的根源在脾,可用健脾胃的方法“培土生金”。預防感冒的名方“玉屏風散”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因為方中用到了白術這味補脾的代表藥。
肺病時要調脾,脾病時也常常需要調肺。例如脾不運濕,可以出現肢體浮腫、脘腹痞滿、舌苔厚膩、大便不爽等,需要健脾運濕,如果再配合宣肺,加用白豆蔻、杏仁等調理上焦的藥物,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