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中國企業新聞網每日經濟訊:據國際商報(趙葳 張莉素)報道:有“隴上江南”之美譽的甘肅省隴南市,地處中國地理的幾何中心,是西北地區通往西南地區的交通要道,扼甘陜川三省要沖,被稱之為“秦隴鎖鑰,巴蜀咽喉”。西秦嶺橫亙其間,成為阻礙隴蜀交通的天然屏障,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然而,進入21世紀,作為地級市的隴南竟然沒有一條高速公路,隴南山區依然行路難、過河難、流通難,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讓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地方宛如蒙塵的璞玉,難以綻放光彩。
如今,一條高標準的高速公路成武高速正在緊張施工。成武高速公路是平(涼)至武(都)高速公路成縣至武都段,是甘肅省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路段,也是十天高速、蘭海高速、連霍高速三條國家高速的縱向連接線,是連接川陜渝與西北地區快速通道之一。成武高速公路的建設對于改善區域交通條件,構筑甘肅省綜合運輸大通道,加強甘肅省乃至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中南地區的經濟交流,開發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輻射地方社會經濟,拓展隴南經濟活動圈的范圍,改善天水、隴南等地以及四川等省的旅游交通環境,整合旅游資源,加速形成大旅游圈,進一步開發旅游文化產業和保障隴南市及舟曲災后恢復重建,具有重要意義,被譽為促進甘肅省經濟發展的“金腰帶”。

府城互通立交橋全景
由中交一公局五公司承建的成武高速第一合同段,合同造價6.34億元,工期36個月。經過兩年多的激戰,以公司副總經理兼項目經理葛萬民、項目書記徐勛海、項目總工張奇為核心的項目部,在秀美的土地上書寫青春,在高峽深谷中打響了一場場攻堅戰,為隴南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謀篇:迎難而上
2013年7月22日7:45,甘肅省定西市岷縣、漳縣交界發生了6.6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甘肅天水、蘭州、隴南、白銀,陜西寶雞、漢中、咸陽、西安及四川成都、綿陽等地均有震感。記者下飛機后,冒著山體滑坡以及滾石的危險,穿山越嶺,于7月22日19:30到達項目部駐地成縣后,才知道此地也受到了地震的影響。
隴南屬于我國四大泥石流頻發地區,地質結構復雜,是甘肅省第一地質災害區,距發生特大泥石流的舟曲只有72公里。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響,當地山體松動,地質不穩,極易發生洪澇災害和泥石流,在這里開山架橋,建設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在中交一公局五公司的施工人員于2010年11月進場后,難題接踵而來。

甘肅長達公司董事長李興民(右二)在葛萬民(左二)陪同下視察成武項目
駐地建設面臨巨大困難。從駐地府城村到標尾陳家山的隧道有5公里,沿途全是茂密山林,機械設備無法進入。項目部在征地時遇到了當地村民強烈的阻工。“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只能解釋、說服、交心,同鎮上村里搞聯誼、修路、捐學。”公司副總兼項目經理葛萬民說。種種努力最終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認可,臨時占用土地的征用工作順利完成。2011年4月10日,項目部完成了駐地建設、砼拌合站、預制梁場及鋼筋加工區的建設。難能可貴的是,項目兩位主管協調工作的員工被當地政府選為人大代表和黨代表。

項目經理葛萬民(左三)、書記徐勛海(右二)、總工張奇(左二)在現場研究施工方案
在接受采訪時,項目書記徐勛海自豪地說:“我覺得我們這個項目最大的成功就是前期策劃做得好。”在緊抓征地工作的同時,五公司針對整個項目的施工目標和實際情況做好了前期策劃。在許多隊伍進場后認為5公里的施工便道至少需要8個月的時間才能打通,經過員工的實地勘探、放炮炸山、征地挖山、搬運填石及改溝改河等工作,只用了4個月的時間,為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記者了解到,一標所在地區山大溝深,水文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大部分路段處于山谷狹窄地段,建設場地狹小,施工便道、棄渣場等開辟困難,建設任務十分艱巨。在接受采訪時,回想起進場之初的困難,很多員工對此都記憶猶新。
由于工程施工區地處V型河谷,峰巒如聚、地勢險要,起初選線、勘測只有一條半尺寬,當地村民踩出來的小泥路,勘察時要翻山、跨河,山上的樹和草長滿了刺,很多人的衣服被劃破、胳膊被劃傷,上去一次就要半天時間,筋疲力盡。
施工現場山高路陡、溝坎眾多,初期不通路、不通電,給施工與生活帶來了較大不便,再加上緊迫、繁重的建設任務,使所有承建人員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吃不香,睡不好。
為了擺脫困境,全體員工不等不靠,團結一心,沒電就租發電機自行發電,用葛萬民的話說:“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為了保障正常施工,項目前后租用了10多臺發電機,配備了專業司機晝夜輪番看守。
雖然在用電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發電機在使用過程中依然故障不斷,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施工進度。項目部領導班子同隴南市供電公司、甘肅省電力管理有關部門溝通協調,增建變電站,架設13公里專線,把電力拉通。2011年7月20日,大電終于接通,這也標志著成武一標在今后的施工生產中再也不用單一依靠發電機發電。按照項目部的前期設想,建設完成后,十幾公里的專線也會無償留給地方,為地方經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可謂一舉多得。

標準化施工梁場觀摩會
布局:管理創新
記者來到時,項目已到后期收尾階段,工地上已看不到大干的場景。極目遠眺,所及之處,只見天晴得像一張藍紙,幾片薄薄的白云隨風緩緩浮游,草木蒼翠茂盛,兩山之間一座現代化的大橋如一條巨龍纏繞在半山腰,山與橋之間還有一條小溪在靜靜地流淌。置身其中,仿佛在畫中游,美不勝收。
身處宛如夢幻之境,中交一公局五公司的建設者們還沒來得及去欣賞秀美風光,就被艱苦的施工環境、緊迫的施工任務壓得喘不過氣,他們頂住壓力,用汗水與毅力編織著夢想——將成武高速公路建設成為一條“旅游觀光路、安全優質路、生態環保路”,為建設一條質量過硬的高速公路打好基礎,造福隴南人民。

項目部榮獲“情注隴南,攻堅成武”演講大賽第一名
成武一標屬于橋隧相連工程。記者好奇的是,在這樣一個地質條件惡劣、既有特大橋又有隧道施工的復雜情況下,項目部是如何管理得井井有條的?
葛萬民表示,該項目采取了“管理模塊化+施工專業化”的新模式。
所謂模塊化管理,即項目部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工程特點,將工程劃分了互通區、主線橋區、隧道區三個模塊,每個模塊有一名副職負責任全面管理工作,統一配備技術員、測量員、實驗員、安全員、司機若干名及施工機械等資源。各模塊之間各自實施管理方案,三個模塊由項目部連成一個整體。
在葛萬民看來,模塊化管理之后,各施工模塊之間具有了相對獨立的自主權,對施工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首先是系統簡單化,增強了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提高了施工效率;其次是系統靈活化,由于三個模塊相對獨立,明確關鍵線路及難點,把困難進行肢解,各模塊內的困難獨立解決,處理問題很靈活;最后是競賽可比化,劃分三個模塊后,各模塊在施工過程中掀起了比進度大賽,確保計劃完成;比安全,確保安全目標;比質量,確保工程創優;比文明施工,確保窗口形象的競賽活動。
從事實來看,模塊化管理的優勢非常明顯。2012年,三個模塊之間就掀起了你追我趕的施工高潮,全年共完成產值3億多元,而2011年總共完成產值1.5億元,同比增長明顯。與此同時,各個模塊在質量、進度、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均較有了很大改善,管理費用也得到總量控制。
如果說管理模塊化為工程順利推進提供了保障,那么施工的標準化和專業化則既提高了隊伍的積極性,又提高了生產效率、縮短了工期。
讓“標準成為習慣、習慣符合標準、結果達到標準”,五公司努力在“硬件”和“軟件”上下功夫。
項目部以要素上場、現場布局、方案預控為標準化管理基礎;在運行機制中,以完善體系、落實職責、確定目標為標準化管理的前提;在現場管控中,以堅持標準、堅定執行、狠抓落實為標準化管理的關鍵;在人員配備中,以提高素質、精干高效、滿足要求為標準化管理的保證。
據介紹,項目的預制梁、現澆梁等工程均實行專業化分包,目的是借用隊伍的優勢,使各項資源達到最高的利用率,縮短工期。以現澆梁施工為例,五公司利用現澆梁隊伍原有的機械、模板、鋼管支架等輔助材料,由項目部提供主材、抓服務與質量控制,將資源優化組合。
“前期我們做了一個預制箱梁的標準化施工,包括場地建設的標準化,鋼筋加工的標準化,混泥土新澆筑的運用,智能張拉設備的應用,真空輔助壓漿技術的應用。”葛萬民介紹說。
由于中交一公局五公司的標準化施工水平極高,業主曾組織全線19個標段來此召開現場觀摩會,要求全線按照這個標準生產預制箱梁。在五公司標準化施工的帶動下,成武高速全線的預箱梁施工質量得到提升,且得到了甘肅省交通廳和全甘肅省施工的認可,在甘肅全省進行推廣。

夕陽下現澆箱梁施工現場
破題:穿隧架橋
隴南市山高谷深,多峽谷,地形復雜。為了避免大填大挖,成武高速在設計上以橋隧為主,全線橋隧長度累計占總長度的72.43%,是目前甘肅省橋隧比例最高的公路建設項目,工程管理難度大。中交一公局五公司承建的成武一標,包括趙家窯隧道和府城特大橋兩個重點控制性工程。
趙家窯隧道雙幅全長1076米,雙向四車道,單幅單洞施工總長1390米。隧道圍巖主要為由強到弱風化灰礫巖,地質條件復雜,具有巖溶、斷層等不良地質現象。
據了解,趙家窯隧道原來的施工隊因自身管理不善,使工程質量安全難以控制,進度緩慢,于2011年11月撤場。有意向的勞務隊提出許多苛刻條件,如果進場后,隊伍再提出其他要求就會影響工期。“隧道施工隊伍沒有著落,班子成員個個心急如焚。”徐勛海說。在此背景下,五公司決定自行組建架子隊,經過一周時間的反復研究和醞釀,徐勛海被推選為隧道工區負責人,全面負責隧道的施工管理工作,同時組建趙家窯隧道班組作業隊伍。
徐勛海當過工長,也從事經營工作,多年的經歷使他磨練出堅強的意志和豐富的管理經驗。回憶起接手初期的感受,徐勛海用“背水一戰”來形容,但他很快把壓力化為動力,每天堅守隧道施工現場,睡眠時間甚至不超過4個小時。
“服務、溝通、協調。”在采訪時,徐勛海說出了六字“法寶”。他及時轉換管理思路,同民工打成一片,更換的管理人員,短期內逐步得到同事的認可,隧道施工形勢發生了根本性扭轉,提前一個月完成施工任務,取得了企業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三豐收。
在企業效益上,項目部培養出一批具有獨立施工能力的管理人員和穩定班組,隨時可以組建施工;機械設備齊全,具備雙洞同時開工條件,也能完成2千米以內的特長隧道施工任務;在部級期刊《交通科技》中發表超前地質預報應用方面的論文一篇,為今后儲備隧道管理人才及積累隧道QC成果奠定了基礎。
在經濟效益上,項目部提前一個月完成施工任務,創造直接經濟效益約130萬元。
在社會效益上,隧道班組化施工未發生較大的安全事故,得到業主、當地安監局的好評;質量合格率高,經過河南省科研檢測中心、甘肅路橋檢測中心及省質檢站抽檢的結果得出,檢測合格率都在95%以上,達到創優條件。
在中交一公局副局長張岳峰對隧道進行質量指導工作時,對隧道質量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叮囑要進一步總結管理經驗,為一公局的隧道施工積累寶貴的財富。
府城互通立交作為成武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與已開建的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相接,是實現兩條高速順利通車的關鍵。同時作為重點控制性工程:甘溝子2號大橋墩身高,采用滑模進行施工;府城隧道右線是甘肅省首個3車道隧道,進出口處圍巖風化嚴重,施工難度大;施工區地處V型河谷,地勢險要,雨季長,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現年35歲的項目總工張奇畢業于重慶交通大學,2010年底在成武一標擔任總工,主管府城特大橋。張奇因地制宜,對施工工藝進行了多個設計變更。據張奇介紹,在現澆梁的地基處理上,根據不同地質用沙粒、回土、隧道碎渣填筑,在保證質量前提下節省成本。由于一標隧道施工較多,他結合實際條件,將隧道出渣拉到互通區用,節約了一大筆費用。原設計中的C2匝道橋途經當地一個大的墳地群,按照工程建設常規,一般不可能更改原設計的線形,張奇通過多方努力,與設計院溝通,最終成功優化了設計方案。
在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五公司在橋隧施工中大力開展技術創新,提升施工工藝。在箱梁預制中采用了智能張拉操作系統新設備,真空輔助壓漿等新工藝,既節省人力又減少工作量;隧道施工中,積極采用機械上料代替人工上料噴砼工藝,對噴射砼施工工藝、設備及人員配置進行改進,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對橋梁、隧道水泥砼路面使用三軸提漿整平機進行施工,施工速度快,平整度極好,節省人力,縮短工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中交一公局總工程師劉元泉、副總工程師侯坤立對預應力智能張拉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要求項目做好技術總結,為預應力智能張拉技術在全局普及打下堅實基礎。
由于隴南地質滑坡、泥石流災害頻發,中交一公局五公司同蘭州理工大學,甘肅省地震局合作申報了成武隧道動力特性及現場試驗研究,框架預應力錨桿公路邊坡柔性支護結構動力特性分析及試驗研究兩個課題,如研究成功將對山區的防震減災具有重大意義。
2012年6月18日,府城隧道三車道順利貫通。該隧道的貫通確保了府城特大橋的梁體架設, 比計劃工期提前了16天,得到業主的高度評價。陳家山隧道右線9月5日貫通,趙家窯隧道左線9月10日及右線10月5日相繼貫通,將提前一個月實現隧道貫通的目標。一標隧道貫通率達到94%,為順利交工奠定基礎。
承題:人文關懷
成武高速沿線自然環境優美,山清水秀。在這片風景秀麗的土地上,一公局人真正地將一片丹心奉獻給了這片土地,在完成施工生產的同時,積極貫徹執行環保優先、工程優質的和諧施工理念。
“工程地處長江上游,因此環境保護是重要一關。我們的棄渣場嚴格按照水保、環保的方案進行廢棄物的掩埋、棄渣、填筑還有場地的恢復。”葛萬民表示。
項目部員工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由于橋臺和隧道洞口都在離地20多米高的懸崖上,不適合開挖爆破,他們就人工拿鋼釬打眼放小炮,像切豆腐一樣一點點把洞口處的橋臺炸出來,炸出的石頭最終都用人工清理;開挖打樁基時,排出的泥水都集中進行沉淀,全部拉到棄渣場填埋掉,從來沒有隨便丟棄,只此一項即花費幾百萬元。
由于工程所在地山大溝深,遠離城市,信息不便,五公司下大力氣進行項目駐地建設,接入了光纖,安裝無線網絡,使員工能夠安心工作、生活和學習。
成武一標現在共有96人,正式員工和外聘員工相結合,對外聘人員與正式人員在待遇上一視同仁。據了解,今年一標總共招聘來了18名大學生,五公司對他們進行培訓、教育,并派專人傳、幫、帶,并結合青年職工的意愿、個人興趣、愛好等,為其提供一個利于身心發展的崗位,激發他們為企業服務的意識和潛力。
為摸清員工的思想動向,班子成員還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及時掌握了職工在想什么、做什么、最關心的是什么,并站在職工角度設想考慮他們的切身利益,及時為職工排憂解難,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使之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2011年7月,項目部組織員工參加了隴南市舉行的紅色7月災區人民感恩黨文藝會演,獲得了地方政府和施工單位的一致好評,提升了央企的社會責任。2012年8月11日,由長達公司、甘肅衛視聯合主辦演講比賽,員工葉齊鵬和張莉的真情演講,打動了每位評委,獲得第一名。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通過全體員工的努力,五公司在安全、質量、進度、文明施工等方面均獲得了業主的高度評價,季度考核領跑全線,先后被評為全線“質量樣板工地”及“平安工地”,榮獲中交一公局“效能監察優秀項目”稱號;局“勞動競賽優勝集體”稱號;10人獲得公司“文明職工”稱號,3人獲得公司“優秀技術干部”榮譽;葛萬民連續3年被評為局優秀共產黨員,是全局十佳優秀共產黨員之一,徐勛海2012年榮獲中國交通建設共青團創新爭優的優秀青年稱號,原項目書記薛滿紅榮獲中國交通建設黨委辦稱優秀黨務工作者的稱號。
辛勤的努力和付出的汗水得到了業主、地方政府、甘肅省交通廳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在2011年和2012年整個成武高速項目的信用評價考核過程中,成武一標均取得了AA 級的評價,為中交一公局五公司在甘肅項目的市場開發奠定了良好基礎。五公司在成武一標的基礎上再接再勵,承接了成武路面一標,同時有兩個標段在開工建設。
目前,成武項目一排排墩柱已挺起偉岸的身姿,站穩腳步;一聯聯箱梁插上堅實的翅膀,展翅欲飛;一座座隧道扎入群山的懷抱,舞動身影;一段段路基雄起堅實的脊梁,向前延伸。演繹著現代交通人攻堅克難的傳奇。
人類智慧和大自然的博弈,中交人與天斗、與地斗的情懷,在成武一標的建設中,顯露無疑。作者:趙葳 張莉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