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來自全國各地的高僧大德在法會現場和領導合影留念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 圖 文/陳霞 祝斌 徐慧萍)報道:親聞無上佛法,成就自在人生。6月12日,恰逢傳統端午佳節,江蘇省漣水縣能仁寺佛牙舍利影骨迎請安奉及法華古寺主體落成暨佛像開光慶典隆重舉行。
出席本次盛會的領導嘉賓由:國家宗教事務局外事司司長郭偉女士、江蘇省宗教事務局副局長沈祖榮、李華庭處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心澄法師、淮安市長人民政府副市長唐道倫、淮安市政協朱毅、民政主席、市人大主任胡錦農、市農工委主任張進城、市宗教局局長倪裕揚、韓群副局長及漣水縣各級領導、海內外大德高僧3000余人參加此次盛典,共沐佛恩。
活動期間,漣水縣縣委副書記、縣長呂春雷會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高僧大德。他希望佛教協會團結和帶領廣大信眾更好地弘揚和傳承歷史文化和佛教優良傳統,在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漣水縣政協主席楊天成對慶典的隆重舉行表示熱烈祝賀,他希望佛教協會高舉愛國愛教、團結進步旗幟,弘揚和諧理念,踐行慈善精神,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為宗教和諧、社會和諧作出積極貢獻。
能仁寺位于漣水縣城中山路西首,距淮安市周恩來紀念館約30公里。據史料記載,該寺始建于唐初,距今至少有1300多年歷史;寺內妙通塔,始建于公元1023年,至今已有980多年歷史。能仁寺始稱“文殊院”,后改“承天寺”(又名“承天院”),宋仁宗時易名為“能仁教寺”,簡稱“能仁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曾為明代南岳四大叢林之一,清時與南臺寺、文廣寺、祝圣寺并稱為南岳四寺。
能仁寺內妙通塔始建于公元1023年,為宋朝宋仁宗敕建賜名,于1948年7月毀于戰火。1998年縣政府決定在原址恢復重建,從妙通塔地宮中清理出金棺、銀槨、佛牙影骨舍利等18件圣物,在海內外引起轟動。此后,這批圣物一直存放在銀行金庫內,由專業人士保管。2012年縣政府決定,妙通塔地宮出土的佛牙等圣物回能仁寺永久安奉,供人瞻仰。

法會現場:眾生虔誠沐浴佛法佛恩
法華寺初建于唐初,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上世紀40年代被毀,2011年縣政府決定異地重建。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法華古寺各項建設初具規模,成為漣水縣繼能仁寺后又一座規模較大的莊嚴道場。
能仁寺主持曙正法師1995年在江蘇焦山定慧寺出家,1998年5月在常州天寧寺受具足戒,2001年畢業于中國佛學院南京棲霞山分院,2005年畢業于中國佛學院。現任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淮安市佛教協會 會長、漣水縣佛教協會會長、漣水縣能仁寺、金湖大佛寺方丈,第八、九屆漣水縣政協常委,第七屆淮安市政協委員。
自擔任能仁寺主持以來,曙正法師秉承慈悲濟世的佛陀本懷,把參與社會慈善事業、促進社會和諧作業基本工作,在扶貧、濟困、救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把漣水縣佛教信徒助人行善、佛教慈悲濟世的思想不斷發揚光大。他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經常帶頭捐款并發動廣大佛教信徒捐款捐物,資助重病患者就醫、關注孤寡老人、幫助困難學生等。在對外交流方面,曙正法師積極出訪臺灣、香港、澳門、日本、韓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多次接待了來自不同國家的佛教訪問團及各界黨政領導和重要嘉賓,積極開展佛教文化交流及傳播。
曙正法師開示信眾:“佛陀并不是要我們放棄一切,逃避一切而變得消極,而是要我們以平常心待人對事,遇到事情要勇于面對,要努力去解決。佛陀教導我們:要時刻活在當下。當下升起的貪心、憤怒、懈怠等煩惱,要在當下解決,不可以放在明天、后天才解決。按照佛陀指示的方法一步步修行,將佛法的道理落實到生活的細節中去,就能斷除各種煩惱,達到內心自在清靜,增長智慧,實現人格的圓滿。”(圖 文/陳霞 祝斌 徐慧萍)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 責編:許順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