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位于珠江三角洲東北部的廣東省東莞市,1978年時還是一個生產總值僅為6.11億元的貧窮落后的農業小縣。東莞市西臨珠江口,與廣州市、深圳市、惠州市接壤。東莞1985年撤縣建市(縣級市),1988年升格為地級市。全市總面積2465平方公里,2011年東莞市戶籍人口為184.77萬人,外來暫住人口為413.62萬人,常住人口為825.48萬人。截至2011年,港澳同胞約100萬人,海外華僑約30萬人,是著名的華僑之鄉。
曾經在改革開放的前25年里,東莞經歷了1978—1984的起步階段。期間,東莞靠大力發展商品農業,同時以“三來一補”為切入點發展外向型經濟;經歷了1984—1994的騰飛階段。期間東莞大力推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鄉一體化,大規模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外來投資大幅增加,經濟總量連續躍上幾個臺階;經歷了1994—2003的提升階段。期間,東莞大力促進經濟從數量型向數量型與質量效益型相結合轉變,從勞動密集型向勞動密集與資金技術密集型相結合轉變,以IT產業為代表的現代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迅猛發展,民營經濟在與外資企業的協作配套中逐步成長。
從2004年開始到2011年底,東莞經濟從高點下降,又經歷了經濟的下行時代,可定義為為東莞經濟的“劉志庚時代”。
從2004到2011劉志庚在東莞主政期間,不思進取,不為東莞人民謀利,面對良好的發展形勢而不顧,利用手中的權利肆意為自己和親朋謀利。幾年后,東莞經濟發展一落千丈,百姓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2003年,央視記者曝光了東莞樟木頭鎮幾家重點娛樂場所黃色交易猖獗的新聞,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幾個月后,劉志庚從清遠市被調到東莞,出任市委副書記。隨即,他參與了一輪對全市娛樂服務場所的清查。就在那輪行動中,劉志庚意識到東莞涉黃問題的嚴重性。而這里的色情從業者,也認識了劉志庚。
自那以后,一個叫做“臺風”的名詞,開始在東莞傳開。“臺風”其實是東莞色情從業者對政府掃黃行動的一種統稱,其中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人們對政府每次掃黃力度的肯定,稱其“如臺風般強勁”;二是色情從業者對行動的不屑,說它“一陣臺風刮過就會過去”。從2004年到2009年,東莞的周期性掃黃一直沒停過,每次都能抓到不少“小魚”,但沒有一次能徹底網住“大魚”。這一方面是因為很多色情業老板和當地的某些官員相互勾結,每到警方行動時,“大魚”都會提前收到通知;另一方面,即便有人被抓了,也是“以罰代管”,“破財消災”。
2006年,東莞爆發了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民工荒”。習慣于打工者排隊進廠的老板們,忽然發現招工很困難。而這“民工荒”一直持續到2013年。據調查,2013年,三成的東莞打工者春節后都沒有再回東莞,東莞市民工流動率居全國之首。
2006年,這一年影響頗深的事是東莞開始禁摩。官方解釋是為了緩解交通壓力和改善治安狀況。然而,在當時公共交通并不發達的東莞,這一舉措幾乎是絕大多數身在東莞人的噩夢。百姓除了等車難,坐車難,還要時刻擔心遭遇“面包車搶劫”事件。因為強制禁摩不得人心,劉志庚被稱為:劉治摩、牛魔王等稱號。
2007年,東莞給自己的評價是“經濟發展又好又快,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全面完成了年初確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任務。”然而這一年,真正讓東莞百姓記憶猶新的不是這些,而是那些讓群眾糾結的決策和舉措。這一年,東莞開始禁豬。禁豬令的出臺,使得東莞07年豬肉價格累計上漲28.6%。吃不起的豬肉,將東莞百姓的心再次激怒,認為此舉是把政府的行政不作為或者作為不力轉嫁到老百姓身上的表現,一時間東莞百姓怨聲載道。
2008年初,東莞開始了深入推進結構調整。這一舉措源于2007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志庚所作《推薦經濟社會雙轉型建設富強和諧新東莞》報告后的決定。雙轉型的發展思路,其重點是所謂的觀念轉型、產業轉型、人的轉型和體制轉型。即后來人民所說的“東莞式騰籠換鳥”。雙轉型四舉措中,人的轉型,是指東莞市要以提高出租屋租住和經營成本的經濟手段,推動“新東莞人”回鄉創業。“新東莞人”和“回鄉創業”都是非常好聽的說法。實際上在東莞眼里,就是不歡迎外來務工人員。東莞當時有1200常住人口,其中1000萬左右都是外來人口,外來人口在東莞辛苦工作,為東莞的發展建設貢獻了汗水和智慧。而以提供房租價格等非理性非人道的方式逼迫他們返鄉,影響面很大,被稱之為“禁人”。政府的這個政策導向,寒了在東莞打工者們的心。原本,他們在東莞的付出和努力,希望得到這個城市的回報和認可,而政府居然如此大張旗鼓的不歡迎他們,不僅是在東莞工作的人們,包括準備來東莞發展的人們,都被這極其不友好的行為而拒之門外了。
禁摩、禁豬、禁人的舉措使得市委書記劉志庚被民間稱之為“三禁書記”,這些不得人心的行為直接導致東莞“民工荒”、“招工難”和大量住房、商鋪的“退租潮”。在東莞的打工者都直言不諱的說在東莞毫無幸福可言,沒有未來。
對東莞式騰籠換鳥,有網友評論:“身在東莞,感觸頗深!自劉志庚書記治理東莞以來,東莞經濟一落千丈,無論本地人外地人都見聞著劉志庚帶領一大幫親戚搜刮東莞,嚴重動搖了東莞經濟的基礎,這就是東莞經濟的“劉志庚時代”!雖經后一屆政府的努力,落下病根的東莞還是有大片廠房租不出去,東莞鎮區廠房一到晚上黑壓壓一片,仿如鬼城。”
2008年以來,東莞就常身陷“倒閉潮”輿論旋窩。
2009年的東莞,“性都”之名正盛。此時的東莞,頭洗得越來越花樣百出,摩按得越來越全國知名,甚至于有這樣一句話形容東莞黃色產業的盛狀——“十萬小姐赴嶺南,百萬嫖客下東莞”。東莞的黃色產業甚至發展出一套流程性極強的“莞式標準”——坊間稱之為“ISO”。在它的背后,是一整條龐大而復雜的情色產業鏈,從短信制播、化妝品市場到酒店業、按摩服務業等。有人統計過,東莞情色行業每年貢獻近四百億元的經濟效益,超過當地GDP的一成比率,當之無愧為東莞經濟支柱之一,“娼盛”造就了燈紅酒綠的“繁榮”,個中奧妙,為政者心知肚明。
黃色產業的盛行,一度為東莞貢獻了很高的黃色GDP,然而“黃帽子”戴起來容易,摘掉確很困難。黃色GDP也不能成為一個城市的支柱產業。
2010年到2011年的東莞市經濟發展,從各項指標和對外公布的數據看,整體依然是穩中有升,在國際經濟衰退的大勢中頑強努力。但是,請注意,這些數據的編制者他們統計出的這些領導看去滿意的數據,在百姓那邊又有如何真實的情形呢?
2012年3月第一財經日報發文稱:盡管目前下滑的勢頭沒有三年前那么厲害,但一系列的情況表明,目前包括東莞、深圳在內的珠三角經濟形勢仍十分嚴峻。盡管有充分的心理預期,但今年前兩月深圳、東莞工業增速下滑之快還是讓外界大跌眼鏡。東莞工業增幅:-12.5%,廣東省統計局近期數據顯示,受出口回落影響,1~2月,珠三角九市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僅為2.7%,其中,外向型工業占比較大的深圳市、東莞市出現負增長,增加值同比分別下降3.0%和12.5%。
訂單的減少,工業出現負增長,表現最明顯的就是東莞的出租屋市場的寒冬來臨。《財經》雜志曾撰文““破產”傳聞不斷 專家破解東莞“房租經濟””。2013年5月金羊網發文“東莞出租屋經濟調查:大廠搬走,房東無可奈何”。
厚街人王先生拿來出租的房子,是在宅基地上建的3層半小別墅,占地200多平方米,2000年興建,剛蓋好就有人想租,當時是1000元一個月,那時一個企業的高管一個月也就拿1000元的工資。隨后10年間,這棟小別墅租金漲得不快,最高也就2500元一個月,但從來不擔心租不出去。
從2010年開始情況就有變。因為面積有點大,又不愿意拿來做廠房,王先生的房子不再搶手,還偶爾斷租。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更是直接就沒人租了。“以為年后會有轉機,還四處張貼了很多小廣告,但效果不理想”,王先生告訴記者,1個多月來咨詢電話沒幾個,有的只想租一層,他又不愿意,如今只能閑著。
就出租率來看,中心商業圈情況比以往要好,工業區則有所下降。以虎門為例,商業中心區出租率約9成,工業區情況則不太好,普遍是6成左右,有的甚至只有5成多。
從一些在東莞經商的人士口中了解到,2010年開始,東莞的店鋪及房屋出租情況每況愈下,之前為了在好的地段租到合適的商鋪,光轉手費就要每平米幾千塊甚至上萬塊,而這幾年,對于房東而已,能盡快把房子租出去就是很幸福的事情了。
曾經輝煌的東莞經濟,為何會出現難以遏制的下滑,為政者的精力都用到哪里去了?難道是窮了城市,富了自己及自己身邊的利益集團嗎?估計,這一切的結論還有待我們一起去觀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