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10月25日,據《金融時報》報道,為了逐步放松對金融的管制,北京正批準建立第二批所謂的“壞賬銀行”,這一次將是省級級別。
中國政府此舉是為利率逐漸放松過程中出現的負面效應做準備。對那些資金短缺的公司來說,其融資成本會增加;而對那些在過去不用為資產負債管理而操心的銀行來說,其面臨的風險也會增加。
此舉的目的也是為了應對中國政府刺激計劃所產生的新一輪壞賬。金融危機后,中國政府向市場中注入的流動性4萬億人民幣,造成水泥鋼鐵等行業和基建項目的產能過剩,還造成中國許多城市空房閑置。
中國政府如今解決不良債務的方式和過去一樣,即建立新一代的資產管理公司,讓這些公司用來源不明的資金和不透明的價格買下銀行的問題貸款。
中國政府的這一慣用方法不需進行實際的現金支付,而是把資產從一家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上轉移到另一家去。但中國諸如此類的金融方法還能持續多久呢,我們將繼續關注。
但隨著中國金融市場 和世界的關系愈發緊密,隨著資本管控的逐漸放寬和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的競爭者,中國處理債務的態度將不得不改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