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國家統計局26日表示,下半年中國經濟仍將延續(xù)“穩(wěn)中有進”的態(tài)勢,實現全年預期發(fā)展的目標。
上述官方表態(tài)的背景是,由于確認中國經濟企穩(wěn)之前經濟指標往往波動較大,海外市場關于中國經濟不時質疑,為便于外界了解形勢,中國政府加大了信息披露與溝通的力度。
國家統計局發(fā)言人盛來運介紹說,中國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情況是平穩(wěn)運行,穩(wěn)中有進,從7月份經濟指數看,國民經濟運行有積極變化。
報道稱,從年初開始,國內外輿論關于中國經濟的爭論就沒有停歇過。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大幅放緩,經濟增速跌下保八線后收于7.6%。一股唱衰中國的論調在海外響起。
當時,惠譽公司下調了中國本幣債信評級外,海外投行關于中國經濟硬著陸的猜測也不絕于耳。一些海外媒體也接連刊文說,產能過剩、內需不振等問題已使中國不再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大動力。
進入二季度,經濟雖持續(xù)放緩但已顯企穩(wěn)跡象,但海外對于中國經濟調控底線的質疑和猜測不斷。在中國定調“穩(wěn)中求進”的方針后,質疑中國重走四萬億老路的聲音也不斷見諸報端。
市場注意到,在中國政府明確“穩(wěn)中求進”及經濟增長底線管理的政策信號下,7月的工業(yè)、投資、出口和PPI數據都出現了止跌的態(tài)勢。
盛來運也在會上表示,中國政府針對下行壓力較大,已針對性地出臺了一些政策措施,如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環(huán)境保護、信息消費等,此外還進一步減免小微企業(yè)稅負,加快人民幣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改變企業(yè)外部經營環(huán)境等。
在對外經濟方面,近期中國出口“逆襲”也得到了廣泛關注。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541.6億美元,同比增長7.8%。其中出口同比增長5.1%,高于上月的-3.7%,進口同比增長10.9%,遠高于上月的-0.7%。進出口增速雙雙“轉正”,在對主要貿易伙伴的雙邊貿易中,僅對日本貿易下降。
對于國際輿論關注的中國地方政府債務擴大現象,盛來運表示,這是很多人對中國經濟后期走勢不是很看好的很重要原因,擔心中國地方債務風險會失控。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雖然存在,但目前是可控的。
他援引中國審計署數據,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性債務為10.7萬億元。2010年至2012年底,36個地方政府債務上升了12.9%。但中國總的地方債務規(guī)模占GDP的比重仍在安全范圍內,所涉及的36個地方政府中,有12個地區(qū)2012年底債務余額比2010年減少了1417.42億元;另外24個地區(qū),雖然債務總額有所增大,但增量在減少,原來的存量有所下降。此外地方債務監(jiān)管制度有所完善,一些地區(qū)新出臺了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制度,還有一些地區(qū)新建立了償債準備金制度。
昨天出版的人民日報也表示地方債不會引發(fā)危機,稱目前中國政府發(fā)債,一般都用于投資,屬于建設型債務,比如修高鐵、高速公路、水利設施,債務最終都轉化成了資產。如果把中國這些負債和對應的資產聯系起來看,那么有相當多的負債是還得起的。雖然中國地方債務規(guī)模還有待于進一步摸查。但可以預見的是,中國現在沒有爆發(fā)債務危機的可能性。
中國政府對經濟政策的調整也給海外投資者帶來信心,全球主要投資銀行最近相繼調高了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期。瑞士信貸周一將上述預期由6月份時給出的7.4%提高至7.6%。巴克萊也表示,當前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可能較前一季度加快。而最先采取這方面舉動的是德意志銀行。該行上周四將其對中國下半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期由7.6%調高至7.7%。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