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國際化”像一個困在潘多拉魔盒里的夢想,不斷困擾著中國企業。
“中國企業擁有全世界最強、最持久的全球夢想。根據埃森哲最新調研,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規模是10年前的20倍。”埃森哲管理咨詢部門董事總經理楊葳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根據埃森哲經濟學人信息部2012年亞洲企業國際化調研,中國表達“走出去”意愿的企業高達43%。而同期,有同樣意愿的印度公司占38%,日本公司占16%,韓國公司占32%。
“其中,37%的中國企業計劃加速國際化腳步,1.35萬多家中國的境內投資者在國(境)外設立對外直接投資企業1.8萬家,分布在全球177個國家(地區),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4247.8億美元。境外企業資產總額近2萬億美元。”楊葳指出,盡管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巨大,但收效甚微。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水平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僅有37%的中國企業認為自己公司過去三年在國際市場的收入和利潤達到了預先的期望。”楊葳表示。
“五大障礙”
服裝企業是中國制造亟待轉型的排頭兵。“國際市場收入將成為我們未來新的增長動力。”某國內服裝品牌相關負責人這樣表示。盡管國內市場仍需開拓,過去幾年中,該品牌仍不遺余力開拓海外市場。雖然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但海外營業額已經逐漸超過集團總收入的10%。
和服裝企業同樣急于突破國界的還有房地產企業。國內最大的房地產集團萬科目前已經開始在海外布局,今年4月,萬科宣布將通過子公司出資1.355億新元(約合6.78億元)現金,收購新加坡吉寶置業在新加坡東部丹那美拉一個726套公寓的住宅項目的30%權益。這是萬科在新加坡的第一筆投資。此前,萬通、萬達、中坤等企業也都開始了海外“試水”之旅。
“我們在2010年做調研時發現,中國企業到海外擴張發展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開拓海外市場,今年我們再做調研的時候,海外開拓市場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同時中國企業開始意識到提升整個價值鏈布局,從價值鏈轉型幫助企業在業務上的轉型。”楊葳表示。但事實上,僅有20%的企業表示了解海外市場的潛力,僅有26%的企業認為自身具備了實施海外戰略的運營能力。
在埃森哲新報告《中國企業,全球夢想》中提到,目前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最大的問題是“大而不強”,與此同時,“五大障礙”阻礙著中國企業的擴張道路。
第一是戰略困境,大部分企業還是為了國際化而國際化,缺乏對海外市場、客戶細分和偏好的深入了解,無力應對海外市場運營的復雜性,包括當地政府監管、政策手續等;第二是執行力困境,僅有43%的中國企業認為他們具有落實和執行海外戰略的能力,在全球市場的管理上,大部分中國企業缺乏精細化手段;第三是管控困境,高度集權的中國企業管理方式簡單粗放,僅有29%的中國企業建立了支持國際化的IT基礎架構,僅38%的企業認同國際化運營的正確流程;第四是人才困境,目前中國企業缺乏多元和包容的人才管理機制,缺少國際化管理人才和無法吸引和保留海外市場人才成為最大瓶頸;第五是難以在全球建立一致的“價值觀”,導致文化融合問題成為并購后的最大問題。
向“鄰居”學習走出去經驗
“以往中國企業比較關注的是歐美企業的全球化路徑。但實際上,在亞洲國家中,日本走得最早,日本走全球化道路不是特別的成功,或者說成功的企業不是特別多。而韓國近幾年整個國際化發展非常迅速。他們的文化與中國接近,可以學習一些能避免的經驗教訓。”楊葳表示。
日本的迅銷集團(優衣庫)是一個值得借鑒的經驗,楊葳向記者舉例說。僅僅在中國,我們就不難看到優衣庫本土化的成功,相比美國快時尚品牌Gap,優衣庫更平價,適合中國市場。與此同時,優衣庫保持了日本企業的核心價值觀。
所以優衣庫這個企業才得以在全球快速復制,敞亮的店鋪環境,依色彩擺放的商品,微笑著服務的店員。無論在東京、上海,還是紐約,走進優衣庫門店,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標準化是優衣庫非常成功的全球戰略。
在優衣庫,英語是通用語言,從硬性推行英語作為工作語言、高調提出在海外開設3000家店鋪的雄心計劃,到推行“海外員工同享日本待遇”,優衣庫近年在應對“全球化”上下足了功夫。
“同工同酬,給海外員工合理的晉升機會,是海外吸引人才重要的一點。”楊葳評價。
臺灣地區的宏達電(HTC)同樣是一家擁有超過1.6萬名員工的國際企業,但值得借鑒的是,雖然公司總部位于亞洲,但卻建設性地把設計團隊放在美國。適當的人才分配,讓公司同時獲得了美國潮流與亞洲廉價生產力。
埃森哲同時指出,對任何企業來說,跨境并購最難的不是交易成功,而是并購能否實現整合,創造價值。“管理文化差異、整合跨國業務以及建立清晰的組織結構和職責劃分對于跨境并購的成功至關重要。”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