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史進峰;蘇孟迪
4月9日,接近中信銀行(4.36,0.05,1.16%)的人士透露,4月1日開始,溫州、無錫、紹興等江浙一帶的幾家二級分行已經上升為一級分行。這些分行原本歸口杭州和南京等一級分行管理。
這是過去幾個月中信銀行組織架構改革的關鍵一步,核心思想便是壓縮層級管理,減少總分支行的管理層次,實施城市銀行管理。
過去6個月,朱小黃“旋風”橫掃中信銀行。從總行部門老總到分行行長,朱氏一系列密集的全國調研、人事調整、部門架構重設,猶如一場組織革命,這家保守的股份行正試圖跟上新行長的節奏。
“總行部門老總幾乎人手一本《遠離冰山》。”4月2日,中信銀行一位中層告訴記者,這本書為朱小黃2010年出版的著作,該書中,朱小黃認為實行大總行模式和扁平化管理是必然趨勢。
3月29日的業績發布會上,朱小黃透露,“半年來,在機構職能調整和機構設置以及總分行管理格局上,中信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第一表現就是提出強大的總行建設。”
本報記者了解,目前,中信銀行多位副行長和黨委委員工作進行了重新分工。原先分管辦公室、風險控制等業務條線的副行長曹彤,目前接手中信新的戰略重點網絡銀行,同時分管信息技術、運營管理等后臺部門,風險條線由副行長蘇國新接管;孫德順、曹國強、張強三位副行長分工基本沒有調整,分別管理零售、財務和對公業務條線。
按照2012年底下發的《關于中信銀行發展戰略若干問題的意見》設想,未來該行將調整總行組織框架,對前、中、后臺各個業務板塊進行全面整合,除了已經組建網絡銀行部外,對公、零售板塊將分別增加或組建集團客戶部、機構業務部、財富管理部和消費信貸部,計劃財務板塊也將增設資產負債管理部以應對未來物理網點擴張挑戰。
強大總行戰略
“我們采取的方法是,對不同機構的職責范圍根據戰略作出調整,然后一個部門一個板塊理清楚。”3月29日,朱小黃透露,幾大業務板塊的結構已經形成,各位分管副行長也做了分工,并相應成立了若干委員會。
從總行一系列部門組織架構、職務體系調整看,有不少建行等國有大行的影子,尤其體現在前臺公司、零售、金融市場和交易金融四大板塊重新設置上。
其中,前臺業務條線上,中信銀行眼下已將零售業務作為全行戰略性業務強力推動,為此組建了大零售板塊,涵括零售銀行部、個人信貸部、財富管理部、私人銀行中心、信用卡中心、網絡銀行部。
知情人士透露,第一個顯著調整是,中信著手將500萬以下的部分小企業業務納入大零售板塊。在這方面,民生銀行(9.65,-0.05,-0.52%)已經先行嘗試,確為推動小微金融發展的一種合理模式。
此前業績發布會上,朱小黃也透露,未來在行業選擇上,有兩個東西中信要下決心和其他銀行不一樣,一是要全面進入服務業,二是消費性貸款,目的是將“一些過去非主流業務做成主流業務”。
零售業務條線第二個顯著調整,則是總行將成立財富管理部一級部門,強化對貴賓理財客戶的垂直通道和管理,這一點與建行頗為相似。此前朱小黃曾分管過建行零售業務條線,建行沒有單獨設立的私人銀行,統一將300萬以上金融資產的客戶納入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
目前,中信銀行已經設立了事業部形式的私人銀行中心,“要建立客戶營銷為主的經營模式,私人銀行要逐步轉變為獨立核算的事業部模式。”新的戰略規劃指導意見稱。
公司業務條線上,近期該行已經新建集團客戶部、機構業務部等部門,而類似集團客戶部等部門設置,均能看到建設銀行(4.67,0.00,0.00%)的影子。對公業務的目標是要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使得公司業務接近國內大型商業銀行水平,“大、中、小客戶資產比例關系逐步趨于2:6:2的基本比例。”
金融市場板塊,在2012年設立金融同業部的基礎上,中信未來將在原資金資本市場部的基礎上成立金融市場部。
在上述調整的基礎上,朱小黃認為,還要相應精簡全行各委員會及其辦公室。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原先中信銀行有十多個委員會,多且掛在不同部門,職能虛化,未來將縮減至六個委員會,即發展及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批發銀行業務委員會、零售銀行業務委員會、風險內控委員會、信息技術委員會、支持保障委員會等。
此外,中信還將參考大型銀行職務體系,設立首席、總監等商業化和市場化的職務體系,加強總行的綜合性管理,提高全行的專業化管理水平。重點設立首席風險官、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首席經濟學家、首席信息官、首席戰略官等,在前中后臺各板塊設立總監職位。
“我希望的是各個委員會和各個板塊分管副行長,能夠在板塊和跨板塊之間加大調動資源、協調處理問題的能力,實現條條與塊塊之間合適、合理的矩陣結構,能夠更加有效推進跨區域、跨國境的市場業務獲取。”
朱小黃將之稱為“強大的總行”戰略,即一個能力強大而不是權力強大的總行。
一句話,推進運營作業集中化將是總行的組織架構調整的發展方向。
重塑總分行關系
“中信銀行過去的特點是各分行的市場突擊能力比較強,而總行是要想辦法去推動市場突擊能力。”3月29日,朱小黃對為何要打造一個強大總行戰略時解釋稱。
中信銀行未來將選擇一條機構扁平化管理之道。即絕不能再走大銀行走過的“層級管理過多,委托代理鏈條過長”的老路。
“分支行組織架構中的問題是:管理層級較多,屬于省域分行的架構而非城市分行架構;經營客戶重心零散,多以支行為中心展開;分行職能部門管理過于屬地化,總分行間通過條線配置資源不夠。”《中信銀行未來發展戰略若干問題的意見》如是分析。
朱小黃給出的方案是,機構管理優化的方向是形成“總行-城市行-支行”的三級管理架構,通過機構扁平化減少管理層級,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決策執行能力。
新的改革總體原則:一是強化總行對城市行的直接管理;二是分行部門的設置要與總行保持基本匹配;三是強化前臺四大板塊統籌配置資源能力;四是強化總行板塊的垂直管理(尤其是前臺板塊和中臺風控板塊),在組織任命和考核激勵方面,增加總行參與權重。
在新的管理構架下,對公業務重心實現上移,零售業務和小企業業務重心下移。即總行層面由公司銀行部通過名單制直接經營全國性戰略客戶,承擔全國性戰略客戶的歸口管理職能;分行則發揮區域營銷管理中心作用,承擔區域性大中型客戶的經營職能。支則行承擔個人客戶和小企業客戶的經營職能,同時兼具大中型客戶基礎服務職能。
這恰是本文開頭溫州無錫等分行上升為一級分行的背景。“如果將各個二級分行排序的話,杭州和南京分行所轄的二級分行體量很大,比如溫州、紹興很多分行的存款規模已經超過300億元了。”
此前,招商、民生、興業都曾提出支行專業化改革路線。招行行長馬蔚華曾表示,未來全能型支行將被小微和零售支行所取代,如此背景下,支行的功能將發生革命性變化,支行行長手中掌握的信審大權也將受到嚴格削弱。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