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855-8222000
近段時間被網友熱傳的山東濰坊“地下排污”事件終于有了官方回應。昨日(2月17日),濰坊市環保局在其官方網站發布 《關于對違法違規向地下灌注污水行為進行有獎舉報的公告》,稱為盡快查明真相,將歡迎廣大群眾和社會各界進行舉報,對企業違法違規行為一經查實,將給予第一舉報人10萬元的獎勵。
在發布上述有獎舉報公告之前,濰坊市環保局同時還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了 《關于對網民爆料濰坊許多企業將污水注入地下進行全面排查的通知》,稱將采取在線監控與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重點區域、鎮村周邊企業、無環保審批手續的企業逐一進行重點排查。
昨日,據加“V”認證的“新華社中國網事”官方微博稱,當天下午濰坊市對“中國網事”記者回應稱,截至目前,濰坊市環保局已排查企業715家,暫未發現帖文反映的問題。
針對濰坊市已經排查企業715家的說法,署名“中國水危機獨立調查”的網友提出了自己的質疑:濰坊市環保局的5個督查組在發文后不到3天時間里,是否能對全市715家企業進行有效的排查?
另外,濰坊市環保局公布了24小時舉報熱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多次撥打該熱線電話,均是占線。
濰坊一名網友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濰坊是平原地區,在當地白浪河基本干涸的情況下,沒有河流,污水不排到地下實在是沒有別的途徑。正常經營的企業如果不這樣排幾乎就沒有利潤,因為污水處理設備的成本算下來肯定會導致賠本。不過對于上述網友的說法,目前尚未有官方的證實。
昨日,知名律師胡益華通過微博建議,應委托環境檢測機構提供檢測數據。“環境監測機構應接受委托,如實提供有關監測數據。一旦監測到污染,根據水污染防治法的相關規定,將由排污方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舉證責任倒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