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籽收儲價格每噸上調200元后,質優價廉的進口油菜籽相對優勢再度明顯,加工企業呼吁國家發放補貼抵消成本上漲的影響,避免油菜籽進口去年暴增的現象重演。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今年繼續實施油菜籽臨時收儲政策,收儲價格由1.85元/斤提高到1.95元/斤。這個價格讓國產菜籽在與進口菜籽的價格競爭中處于劣勢。
美國農業部4月12日發布的《世界油籽和貿易》報告顯示,國際市場油菜籽CIF價格(成本加保險費加運費)為每噸407美元,折合人民幣只有2800元左右。中華油脂網信息主編郭清保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進口油菜籽到國內港口后,還要交付9%的關稅等費用,價格將達到每噸3000元~4000元人民幣,但與國產菜籽相比仍有優勢。
郭清保說,今年國內江蘇等地油菜籽種植面積有所減少,而云南、貴州、四川因為干旱減產,云南估計減產一半左右,這意味著國產菜籽的成本增加,加工企業必須以每斤2元以上的價格才有可能收到菜籽,這將進一步拉大進口菜籽的價格優勢。
湖北奧星糧油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梁紅星介紹,據他調研,有些地區的油菜籽收購價格已經達到每斤2元,價格低了農民不賣。
正是因為進口菜籽有價格優勢,美國農業部數據顯示,2008年,中國僅進口菜籽80.5萬噸,2009年這一數字暴增至303.4萬噸,創下近年來歷史新高。
除了價格優勢,梁紅星對記者說:“進口菜籽的出油率是42%,國產菜籽的出油率是35%,加工進口菜籽和國產菜籽的成本是一樣的,出油率越高,企業的收益就越多。”
湖北日月油脂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啟平對此表示認同:“出油率的差別意味著巨大的收入差距。”以加工1噸油菜籽為例,進口菜籽可得油420公斤左右,國產菜籽350公斤左右,當前四級菜籽油價格為每噸8200元,用進口菜籽可多收574元。
郭清保還表示,今年油菜籽收儲價格提高,加工企業成本增加,想通過菜籽油提價來轉嫁成本困難重重。他認為菜籽油具有很強的可替代性,現在市場上一級大豆油的價格每噸7700~7800元,棕櫚油的價格每噸6800元,四級菜籽油的價格每噸8200元左右,菜籽油漲價很容易被低價的棕櫚油、大豆油所替代;此外,2009年,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收儲的100多萬噸菜籽油至今未向市場投放,市場供應相對過剩,價格上漲較難。
梁啟平認為,油菜籽收儲價格提高有利于保護農民種植油菜籽的積極性,避免加工企業因為成本增加倒向進口菜籽,有關部門應該繼續出臺給加工企業補貼的措施。2009年,參與油菜籽國家臨時收儲的一些企業獲得了每噸200元的財政補貼,避免了虧損和停工的命運。
目前,有關部門還未明確是否繼續執行針對企業的補貼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