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報訂閱
新聞熱線:0855-8251909
昨天,商務部發布2009年第74號和75號公告,決定自即日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白羽肉雞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下稱“雙反”)調查。
自13日商務部啟動美進口雞肉的“雙反”立案審查程序之后,中國再次表明回應美“貿易保護”的強硬立場。
早在9月初,中國畜牧業協會已經代表行業內20多家大型雞肉生產商向商務部遞交了關于對進口美國的白羽雞肉采取貿易救濟措施的請求。
一位接近商務部的人士告訴CBN,除了“肉雞”,部分其他行業近來也已經陸續向官方提交了要求采取“貿易救濟”的請求,中國已經做了準備應對“輪胎特保”引發的中美貿易“角力”。
而在“輪胎特保案”裁決公布之后,美國肉禽相關協會已就美雞肉制品可能會遭到來自中國的貿易制裁表示擔憂。
逆轉不對等貿易
中美“雞肉”往來摩擦并非短期事件。多年來,美國始終采取限制中國雞肉加工產品的進口,但是出口的中國肉雞量近年一直在增加。因此業內早有中美雞肉貿易不對等之說。
根據商務部數據,目前,中國進口雞肉中超過80%以上來自美國,其中今年1~7月進口凍雞肉43.8萬噸,其82.5%來自美國。
而中國目前對肉雞的進口實施“自動許可管理”辦法,也就是不設進口數量限制,企業可根據自身需要自主進口。2008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禽產品8億美元之多,而我國出口美國僅9萬美元,大多還是從美國進口禽肉,加工后再出口美國,如同“兩頭在外”的制造業,此類企業的利潤一直微薄。
業內稱中國產量可以自足
據向商務部發出貿易救濟措施申請的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馬闖不久前對媒體的介紹稱,長期以來,美國雞肉憑借其便宜的價格正在大量地出口到中國,并嚴重影響了中國企業的利潤和正常銷售。
該協會認為,從2006年到2008年,中國進口雞肉中美國進口占比分別為68%、66%、73%,而2009年上半年這一數據達到89%。
此外,中國主要六大雞肉生產和加工商在過去三年的產能利用率只有79%,而且,這一數值正有下降的趨勢,2009年上半年這一數據下降到66%。
在馬闖看來,推動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進口的雞肉更便宜。2008年,中國本土出產的加工雞肉是每噸10482元,而自美國進口的雞肉則是每噸9823元。 他認為,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自己的本土企業完全能夠自給自足。
根據業內初步測算,如果對美肉雞產品實行反傾銷與反補貼制裁,我國每月將減少進口肉雞6.3萬噸,金額約為7900萬美元。(宋蕾)